1、选择题 我国古代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最重要标志是

A 军机处 B 唐三省六部制 C 秦中央集权制
度 D 隋三省六部制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的认识。(8分)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6分)
3、综合题 古代中西方政治文明
某校高三(1)班组织同学们进行了关于“古代中西方政治文明比较”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请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研究内容。(14分)
研究主题
| 古代中西方政治文明比较
|
史 料 收 集
| 史料一 秦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  史料二 雅典公民大会碑刻
|
史 料 整 理 (2分)
| 从史料的表现形式看: 史料一属于 ⑴ 史料;史料二属于 ⑵ 史料; 从史料的价值看: 史料一属于 ⑶ 史料;史料二属于 ⑷ 史料;
|
史 料 分 析
| 体制差异 (2分)
| ⑸
| ⑹
|
差异原因 (4分)
| ⑺
|
历史影响 (2分)
| 当代及对后世影响 ⑻
| 当代及对后世影响 ⑼
|
学习感悟 (4分)
| 谈谈你对中西两种不同政治模式的看法: ⑽
|
4、选择题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但却要求“冲决”儒家所倡导的“三纲五常”。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
C.“托古改制”为维新创造历史依据
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
5、选择题 亚里土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亚里士多德称赞的是古希腊公民
A.积极参政的政治素养
B.深受海洋文明影响的素养
C.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D.强烈的民主意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