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我国古代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最重要标志是

A 军机处 B 唐三省六部制 C 秦中央集权制
度 D 隋三省六部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亦不能戒其怠惰。
——《礼记》
材料二 科举之善,在能破朋党之私。……前此选举,皆权在举之人,士有应举之才,而举不之及,夫固无如之何。既可(科举),……不能应试者,有司虽欲徇私举之而不得;苟能应试,终必有若干人可以获举也。此实选举之官徇私舞弊之限制。
——吕思勉《中国制度史》
材料三 作为一种上千年的文化存在,科举显然有其客观的历史合理性,否则我们就无法解释其存在的持久性。……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请回答:
(1)材料一表明先秦时期人才选拔的标准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科举制的历史进步性的认识。(8分)
(3)据材料三,说明科举制对于现代人才选拔的历史借鉴价值。(6分)
参考答案:(1)血缘或世袭。(2分)
(2)进步性: 限制了徇私舞弊的发生;打破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特权;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有利于行政效率提高;有利于社会重学风气的形成;从追求社会公平公正的角度来说也有一定的合理性。(任答出四点即可得8分)
(3)借鉴价值:人才流动制度化;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6分)
本题解析:(1)公、卿是古代高级官吏的称呼。世卿就是天子或诸侯国君之下的贵族,世世代代、父死子继,连任卿这样的高官。禄是官吏所得的财物,世禄就是官吏们世世代代、父死子继,享有所封的土地及其赋税收入。有了这种制度上的保障,一般的赏罚对当时的公、卿利益触动不大。材料反映的正是这一特点。
(2)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和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再现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关于科举制的进步性,显然要结合所需知识进行全面回答,切忌遗漏答题要点。如材料中有利于破除结党营私、防止徇私舞弊的有点,教材中打破贵族垄断、扩大官员来源、提高官员文化素质等内容都可回答。
(3)主要考查科举制对现代人才选拔的影响。科举制的创新之处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最大合理性在于机会均等,激励了个人的奋斗。能通过材料归纳出这些,便可以得出问题答案。科举制的借鉴价值是,人才流动制度化,客观公平理念,人才激励机制。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选官制度的演变;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古代中西方政治文明
某校高三(1)班组织同学们进行了关于“古代中西方政治文明比较”为主题的研究性学习,请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研究内容。(14分)
研究主题
| 古代中西方政治文明比较
|
史 料 收 集
| 史料一 秦朝政府机构示意图
|  史料二 雅典公民大会碑刻
|
史 料 整 理 (2分)
| 从史料的表现形式看: 史料一属于 ⑴ 史料;史料二属于 ⑵ 史料; 从史料的价值看: 史料一属于 ⑶ 史料;史料二属于 ⑷ 史料;
|
史 料 分 析
| 体制差异 (2分)
| ⑸
| ⑹
|
差异原因 (4分)
| ⑺
|
历史影响 (2分)
| 当代及对后世影响 ⑻
| 当代及对后世影响 ⑼
|
学习感悟 (4分)
| 谈谈你对中西两种不同政治模式的看法: ⑽
|
参考答案:表现形式:(1)文献 (2)实物(答对两点得1分)
价值:(3)第二手(4)第一手 (答对两点得1分)
体制差异:(5)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6)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各1分)
差异原因:(7)地理因素:大河与海洋;政治因素:大一统帝国与城邦国家;经济因素:工商业与农业;思想文化因素:自由平等思想与法家集权思想。(能从至少2个角度对比,每个角度2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适当得分)
历史影响:(8)巩固了秦朝的统一,成为历代政治制度的蓝本(1分)
(9)创造了雅典的繁荣,成为西方民主政治的源头 (1分)
学习感悟:(10)本题评分要求:能从地理环境、生产力发展、文明地域性与多元性等任意2个角度形成认识即可,每个角度2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共4分。
参考:人类早期历史受地理环境的影响较大,随生产力的提高地理环境对人类决定作用就逐渐减弱;制度文明有多元性,与不同的国情相适应;尊重不同民族的历史文化,中西方政治制度都为人类政治制度的发展提供宝贵经验。
本题解析:解答本题主要是要正确理解历史概念,如史料的表现、史料的价值、体制的含义等;第二,要会分析总结,从众多史料中,加以归纳概括;第三,正确分析地理环境对一个国家发展的影响;第四,利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从生产力的角度分析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不同模式。
考点:东西方的政治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将孔子描绘成改革的先师;而谭嗣同则在他的名著《仁学》中将儒家的“仁”推而广之,但却要求“冲决”儒家所倡导的“三纲五常”。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A.借助圣人之名全面否定传统文化
B.以儒家思想作为改革的理论基础
C.“托古改制”为维新创造历史依据
D.坚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原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维新变法的理论基础是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B项错误。维新派借助儒家学说宣传变法,而不是否定传统文化,A项错误。“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D项错误。 康有为在宣传维新变法的过程中借助于传统文化进行,“托古改制”是其特点。
考点: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
本题难度:简单
5、选择题 亚里土多德说:“不能认为每一位公民属于他自己,而要认为所有公民都属于城邦。”亚里士多德称赞的是古希腊公民
A.积极参政的政治素养
B.深受海洋文明影响的素养
C.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D.强烈的民主意识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古希腊各城邦公民往往将自己城邦
的利益看得至高无上。根据亚里士多德的话我们可以判断,亚里
士多德称赞的是希腊公民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