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C.西方侵略者控制中国海关
D.农产品的商品化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流行语往往反映时代的变迁。下列流行语与时代对应不正确的是
A.义务教育、希望工程——新中国成立初期
B.放卫星、超英赶美——大跃进时期
C.上山下乡、样板戏——“文革时期”
D.经济特区、互联网——改革开放时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否定选择题,A表述不对,义务教育、希望工程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因此选A。
点评:否定型选择题首先是考查同学们的识记能力,在此类题中较多涉及的是历史事实,解答的关键是对历史事实的本质、原因、影响、意义、评价等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其次此类题较多地考查同学们对历史概念的理解能力,所以同学们要对历史概念的内涵、实质有清晰的认识。第三、考查同学们的逆向思维能力,因为此题主要选择错误的选项,而由于同学们习惯了选择正确的选项,所以在思维习惯上不符,往往造成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一战期间,中国民族企业中发展最快的行业是
A.机械和采矿
B.烟草和火柴
C.纺织和面粉
D.冶金和化工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辛亥革命是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其主要依据是?(?)
A.产生了公认的领袖
B.建立了统一的政党
C.提出完整的民主革命纲领
D.开展了武装斗争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我们说资产阶级革命是指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革命纲领的指导下完成建立资产阶级的政权的目的,其主要的是要有奋斗的纲领,辛亥革命中孙中山提出了三民主义,指导了革命的进程,所以C是主要依据BDA不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国弱民强,民强国弱。故有道之国,务在弱民。……民辱则贵爵,弱则尊官,贫则重赏”。上述言论体现的是:
A.君民对立、加强统治的法家思想
B.实行仁政、缓和矛盾的儒家思想
C.消除等级、主张兼爱的墨家思想
D.憎恶权术、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法家思想。题目言论强调:国家弱则人民强,人民强则国家弱。这是“君民对立”的思想。认为治国的策略应该“弱民”。目的为加强统治。“羞辱人民则人民追求官爵”,“让人民力量削弱”则人民尊重官员,让人民贫困则他们重视赏赐。这是法家强调一种统治的权术和策略。故选A。“仁政”“ 憎恶权术”和“兼爱”的主张体现的是儒家和墨家的思想,明显都不符合题意。排除其他三个选项。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百家争鸣各家思想的主要内容。战国各家思想由于代表的利益不一样,观点也不是一样,儒家、墨家、法家和道家是考试的重点。百家争鸣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中国传统文化在此时基本定型。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百家争鸣的背景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