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孝文帝改革后,北魏最基层行政组织的长官是
A.县长
B.邻长
C.里长
D.党长
2、判断题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最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是
A.实行连坐法
B.普遍推行县制
C.按军功受爵
D.奖励耕战
3、判断题 材料二?凡赋役之制……课户每丁租粟二石。其调随乡土所产绫绢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输绫绢者锦三两,输布者麻三斤,……凡丁岁役二旬,无事则收其庸,每日三尺(布加五分之一)。?
——《大唐六典》
材料三 ?凡百役之费,一钱之敛,先度其数而赋于人,量出以制入。户无主客,以见居为薄,人无丁中,以贫富为差,不居处而行商者,在所州县税三十之一,度所取与居者均。居人之税,夏秋两入之,……夏税尽六月,秋税尽十一月。
——《新唐书·杨炎传》
材料四?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粮毕输于官……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留存、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知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明史·食货志》
材料五?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丁随地起……统谓之地丁银。
——《清史稿·食货志》
请回答:
(1)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哪几种赋税制度?(4分)
(2)归纳材料二中赋税制度的特点。(6分)
(3)与材料二相比,材料三反映的赋税制度有哪些进步性?(6分)
(4)比较材料四、五所反映赋税制度的主要异同点。(4分)
4、判断题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背景包括?
①北魏统一北方?
②北方出现民族大融合的趋势?
③社会动荡不安?
④拓跋部经济文化发展落后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②③④
5、选择题 王安石在《感事》一诗中写道:“贱子昔在野,心哀此黔首。丰年不饱食,水旱尚何有?”为解决上述问题而采取的措施有?
①青苗法? ②免役法? ③农田水利法? ④方田均税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