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中国加入世贸就像一个昏庸短见的守财奴,把自己的清白闺女嫁给了土匪。结果土匪根本就没有把岳父当人看……还要赔上23000亿美元的嫁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对外开放政策在今天应当重新审视
B.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才是富强之路
C.中国给“世贸”带来了压力和挑战
D.过分夸大了经济全球化的负面效应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所述是看到了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负面影响,并且将之扩大化了,但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还为中国带来了机遇,应该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故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99年3月,“依法治国”在中国被正式写入宪法,这说明
A.国家开始把“依法治国”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
B.推动了中国进入法治化的社会主义新时期
C.1982年宪法被全面改动
D.使“民告官”有了法律保障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政治体制改革实际要建立民主政治和实现法制化。而1982年宪法只是进行部分修改,使民告官有法律保证的是《行政诉讼法》和《行政复议法》。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并且保持了长久的生命力,主要得益于其思想体系根据时代的需要在不断丰富和完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仍体现其重要的社会价值。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这样一种二重性的立场,使得儒家学说能够在维护礼教伦常的前提下,一手伸向过去,一手指向未来,在正在消逝的贵族分封制宗法社会和方兴的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这就是为什么儒学在当时能成为“显学”的原因。”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儒学在战国后期成为“显学”(蔚然大宗)的理由。(2分)
材料二?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天道之大者在阴阳,阳为德,阴为刑。刑主杀而德主生。
——班固《汉书·董仲舒传》
(2)材料二中反映了董仲舒怎样的世界观?(1分)从理论来源角度,分析董仲舒思想的新特点。(1分)董仲舒的“道”与先秦道家的“道”在内涵上有何区别?(2分)
材料三?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立克主编者《中国文化概论》
(3)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2分)依据材料三,说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2分)
材料四?如果没有长期以来形成的多民族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的自我认同,中国这样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就会在全球化浪潮和现代化过程中被“化”掉……从历史上看,儒家曾不断吸取周边各民族的文化、丰富自身。……儒家文化不仅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也是华夏族群的精神形态……作为民族的意识与心理,儒家文化在今天仍是活着的。
——郭齐勇《儒家文化与中国现代化》
(4)依据材料四,你认为中国在现代化进程中,儒家文化应怎样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3分)
参考答案:
(1)理由:在分封制宗法社会和大一统国家之间架起了桥梁;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吸收了一些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更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分)
(2)世界观:天不变、道亦不变。(自然界不变化,则伦理道德不变。)(1分)
特点:以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思想改造儒学,形成新的儒学体系。(1分)
区别:道家的“道”是指世界万物的本原(自然法则),强调顺应自然,清静无为。董仲舒的“道”是指封建社会的伦理道德(社会法则)。(2分)
(3)理学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2分)
表现: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注重历史责任感与使命感。(2分)
(4)增强民族认同感;与时俱进,不断丰富自身内涵;发挥精神引领作用。(3分)
本题解析:
(1)根据材料一所述,儒学具有守旧而又维新,复古而又开明的特点,并且使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之间建立起一种有机联系,联系史实,儒学能顺应时代发展,合理吸收其他学派思想,这是其成为显学的原因。
(2)分析材料,董仲舒引入了“天”的概念,用以说明他的观点,即天不变、道亦不变。第二小问可联系史实,董仲舒改造儒学时吸收了各家思想,形成新的儒学体系。第三小问仍然联系所学史实,道家的“道”指万物本源,材料中董仲舒的“道”指社会伦理道德。
(3)分析问题,实际是要求回答理学家在哪些方面对传统儒学进行了完善,可联系所学解答。如:吸收佛道思想。第二小问可从材料中总结答案,如:对中华民族民族气节的养成等。
(4)材料四这强调“作为民族的意识与心理,儒家文化在今天仍是活着的”,可根据这一精神进行阐发,如:发扬民族精神,吸收外来文化丰富自身等。
点评:此题难度很大,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传统儒家思想的演变发展历程以及当今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方面的认识和理解,从而客观认识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积极作用。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公元前6世纪到公元前4世纪东西方哲学思想流派纷呈,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代表人物。下列两位人物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
B.都重视道德教育的作用
C.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主张“知德合一”
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主要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和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理解。A、B、D是两者的共同点,C的表述只适合苏格拉底。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顺利推进,人民政府在没收官僚资本企业时采取了“不打烂旧机构”和“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的做法。这一做法
A.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恢复发展生产
B.推动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C.实现了对原有企业的和平赎买
D.标志着国家工业化建设的开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获取材料信息、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不打烂旧机构”和“保持原职原薪原制度”的做法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恢复发展生产,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故A项正确;B是1958年,C是三大改造,D是一五计划,与题干信息不符,故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