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02年6月26日《大公报》所刊登的一则征婚广告,引述如下:“近有南国志士某君来游学,此君尚未娶妇,意欲访求天下有志女子聘定为室,其条件如下:一要天足;二要晓中西学门径;三聘娶?仪节悉照文明通例,尽除中国旧有之陋俗。”这则征婚广告是迄今为止见诸报端的第一则未公开姓名的征婚广告,反映了此时
①中国近代化的发展 ②近代西方民主思潮的?影响
③近代中国政治运动的影响 ④人们思想的解放
[? ]
A.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春天的故事》的部分歌词:“一九九七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里“画了一个圈”是指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促进深圳、珠海与港澳的经贸发展
D.在珠江流域大力引进外资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不同年代的择偶标准差异(单位:%):

样本资料来自1996年在上海、哈尔滨对65岁以下的已婚女性及其配偶为调查对象(共3200名)的入户访问?。
——徐安琪:《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材料2:解放前结婚要办嫁妆、坐花轿、请吹鼓手,这在新中国都被当成是封建迷信的资本主义的旧观念、旧风俗,要破除,要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思想、新风俗。早在50年代,大摆结婚宴席被批评为浪费、不经济。…1964年后人们继续提倡简单节约的婚礼,用新的结婚仪式取代旧的习俗,新娘不再用轿子迎娶,也不再穿红色的嫁衣,亲戚、朋友,同事参加的茶聚取代了婚宴,在茶会上生产队的干部讲话,新郎、新娘讲述相互结识的经过。新郎新娘不是在“天地桌”前,而是在毛主席像前向父母、亲戚朋友鞠躬行礼。
——罗梅君[德]:《北京的生育婚姻和丧葬》
(1)概括材料1中择偶标准变化的趋势。
?
(2)材料2中婚姻习俗在解放前后发生了哪些具体变化?依据材料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认识上述择偶标准和婚姻习俗变迁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
参考答案:(1)1977年后对家庭出身、社会关系的关注度比1976年前呈总体下降趋
势,但略有波动;本人成分、政治面貌关注度持续下降;学历关注度持续上升。
(2)变化:解放前结婚办嫁妆、坐花轿。解放后,茶聚取代了婚宴,新郎新娘不是在“天地桌”前,而是在毛主席像前鞠躬行礼。原因:新中国对旧观念、旧风俗的批判;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思想、新风俗的传播;社会对消费、不经济习俗的批评;对毛主席的崇拜。
(3)择偶标准的变迁有利于减少政治生活对婚姻的严重影响,促进平等观念和重视教育风气的形成;婚姻习俗的变迁有利于冲击传统观念,形成删繁就简的婚俗和勤俭节约的风尚。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下图为改革开放时期对外开放格局的知识整理,其中空格部分应该为?

[? ]
A.沿海港口城市?
B.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
C.东部省会城市?
D.海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顺序是?
[? ]
A.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一经济特区一内地
B.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D.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