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政治制度的选择必须符合本国国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从事物的性质来说,要防止滥用权力,就必须以权力约束权力。
──摘自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美国总统布什在一次讲演中这样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不是政客们天花乱坠的演讲,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因为只有驯服了他们,把他们关起来,才不会害人。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材料三 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这种政体悲惨的结束了,即悲惨的失败了。然而,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
──N·佩弗《远东》
⑴为了实现“以权力约束权力”,孟德斯鸠提出了什么学说?其学说的核心是什么?
⑵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是如何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的?
⑶依据材料三,指出这种政体在我国历史上留下过怎样的痕迹?对于“失败的并不是这种政体,而是一代人”,你是怎么理解的?
⑷新中国成立初期,人民政府建立了哪些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试从行使权利的原则比较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与西方议会的不同。
参考答案:
⑴三权分立。权力的制约和平衡。
⑵实现三权分立,把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
⑶辛亥革命后模仿美国建立了三权分立民主共和制政府。这种政体在美国获得成功,在中国革命成果被袁世凯窃取而失败了,可见失败的不是政体本身,而是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
⑷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民主协商的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行使权利的原则不同:中国为民主集中制,西方一般为三权分立原则。
本题解析:
本题是从政治民主化角度组织问题,切口小且深,时间跨度大。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归纳等综合能力。回答第①问时,认真阅读材料,材料出处表明材料是孟德斯鸠的思想,再结合课本不难回答。第②问把统治者关在笼子里,实际就是用法律来约束,联系美国历史可知是指美国1787年宪法。第③问注意时间“1911年”,它指的是辛亥革命。《临时约法》正是采用了美国的三权分立。但辛亥革命的失败并不是采用了美国的三权分立,而是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胜利果实,这说明资产阶级没有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真正可以救中国的道路。第④问从新中国成立初期民主政治建设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吾是以明仁义爱惠之不足,两严形重疆之可以治国也”请你判断这句话出自?(?)
A.老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末以来,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反映这一趋势的有(?)
①APEC组织的建立②欧元诞生③中国加入WTO ④中国国内近年连续多次大幅提高汽油价格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注意时间:20世纪末以来。四个选项都符合题目要求。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根据理学家的观点,理在社会上的体现是
A.君主专制制度
B.儒家道德伦理
C.人性
D.世界的本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邓小平说:“任何一个国家要发展,孤立起来,闭关自守是不可能的,不加强国际交往,不引进发达国家先进经验、先进科学技术和资金是不可能的。”“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拿中国来说,五十年代在技术上与日本的差距也不是那么大,但是我们封闭了二十年,没有把国际市场竞争摆在议事日程上,而日本却在这个期间变成了经济大国。”
材料二?对外开放地区示意图

材料三? 1978年、1992年我国几种经济成份变化比较表
经济形态
| 1978年
| 1992年
|
全民所有制经济
| 80.8%
| 51.4%
|
集体所有制经济
| 19.2%
| 35.0%
|
城乡个体经济
| 0
| 7.8%
|
私营经济、合资、外商独资
| 0
| 5.8%
|
材料四? 1992年我国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
品种
| 产量
| 居世界名次
| 比1949年增长
|
粮食
| 4.42亿吨
| 1
| 3.3倍
|
棉花
| 452万吨
| 1
| 9倍
|
钢
| 8000万吨
| 3
| 505倍
|
煤
| 11亿吨
| 1
| 34.3倍
|
原油
| 1.42亿吨
| 5
| 1183倍
|
请回答:
(1)归纳材料一的核心观点。
(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的主要特点。形成这一格局的主要条件有哪些?
(3)依据材料三和材料四简要分析对外开放给中国经济带来的深远影响。
参考答案:(1)观点:对外开放,扩大交往,大胆引进国外先进事物,参加国际市场竞争是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强大的必经之路。
(2)特点: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线、面结合的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条件: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长期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邓小平的远见卓识。
(3)影响:使单一的社会经济结构出现了合资、外商独资等新形式,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经济结构适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的发展需求;促进了社会主义工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使我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丰富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文字式和图表式材料的概括、处理与分析能力,要求学生必须读懂材料,从材料中提取要点,坚持紧扣材料,论从史出的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进行归纳。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