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图三个场景描述的是我国古代君主和丞相关系的变化(坐而上朝、站而上朝、跪而上朝),它从本质上反映了

A.官员管理日益规范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等级制度越来越严格
D.皇权不断强化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图片的场景描述了我国古代君主和丞相关系的变化:宋代之前,丞相上朝可以和皇帝一起坐着;到了宋朝,丞相上朝要站着;到了明代,丞相只能跪着与皇帝说话。这三个场景从本质上说明了宰相权力的削弱和皇帝权力的加强。故选D。
点评:本题也可以用文字资料考查:
某历史学家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这一描述反映了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特点是 ( C )
A.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日益加强
B.内阁制度日渐成熟
C.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D.丞相权力被分割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二战后建立的“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 )
A.是二战后建立的世界货币体系
B.是二战后建立的国际贸易组织
C.是美国主导的世界经济体系
D.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总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二战后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1944年7月,西方主要国家的代表在联合国国际货币金融会议上确立了该体系,由于此次会议是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布雷顿森林举行的,因此称之为“布雷顿森林体系。故此题应选A项
考点:布雷顿森林体系
点评:战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考察角度。主要从战后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建立的背景、货币体系及美国的地位等角度进行命题考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图是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1972年某期的一幅封面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对此封面画所含历史背景信息说明正确的是

A.中美结束对抗符合世界各国愿望
B.美国迫于形势变化放弃“冷战”思维
C.美国舆论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注
D.主流民意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外政策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中美关系正常化。A不对,材料没有体现世界各国愿望;B不对,美国改善中美关系是为了扭转在美苏争霸中的不利地位;D不对,材料没有体现主流民意;C符合题意。
点评:本讲内容与当今世界发展的焦点问题和国际地区热点问题联系密切,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是历年高考命题的重点。从题型上看,近年以选择题为主, 2011年的天津文综考查重大外交事件的时间,江苏单科考查日内瓦会议、上海单科考查万隆会议,海南单科考查求同存异方针。 此外,2011的福建卷和上海卷还分别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了新中国初期的三大外交方针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仲舒复对曰:“……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下不知所守。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所谓天子者,执天下之大权者也二其执大权奈何?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自公卿大夫,至于百里之宰,一命之官,莫不分天子之权以各治其事,而天子之权乃益尊。?——摘自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三?所谓君者,代众民任此公共保全安乐之事。为众民之所公举,即为公民之所,公用。民者如店肆之东人,君者乃聘雇之司理人耳。民为主而君为客,民为主而君为仆,故民贵而君贱易明也。众民所归,乃举为民主,如美、法之总统。
——摘自康有为《孟子微》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概括董仲舒的建议与顾炎武的观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董仲舒建议的结果及其对历史发展产生的重大影响,并指出顾炎武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5分)
(3)概述材料所述三个历史时期儒家思想内涵的演变。(6分)
参考答案:(1)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行“大一统”。(2分)
顾炎武认为天子是天下大权的所有者,但应分君权于地方,以突出君权的尊贵。(2分)(2)结果:董仲舒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1分)?影响:有利于巩固国家的统治;使儒学成为正统思想。(2分) 经济根源: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分)(3)内涵演变:汉武帝时期,传统的儒家思想得到改造,包容了法家等思想;明清时期的儒学批判地继承了宋明理学的许多思想观念,并赋予时代新内容,使之与国计民生靠得更近;19世纪末,康有为把儒家思想与近代西方的民主、自由、平等诸观念相结合,使儒家思想近代化(6分)
本题解析:(1)材料一“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体现了大一统思想,“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体现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材料二“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而权乃归之于天子” 体现了分权的思想。
(2)结合所学知识,董仲舒的思想迎合了汉武帝的需要,儒学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顾炎武观点形成的经济根源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
(3) 结合所学知识,注意儒学在不同时期的发展演变,即汉武帝时期、明清之际、近代维新变法时期。
点评:儒学在不同时期的社会地位及原因
1)、春秋战国:儒家思想被冷落
2)、秦朝:儒家思想遭压制
3)、汉代:儒家思想享“独尊”
4)、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家思想出现危机
5):宋明:理学确立统治地位
6)、明清:儒家思想遭批判
7)、维新变法时期:儒家思想出“新意”
8)、新文化运动: 儒家思想受抨击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004年12月,中国联想集团以16亿美元收购了美国IBM公司的个人电脑业务。2008年9月,美国可口可乐公司着手收购中国品牌饮料汇源果汁。在全球化不断加快的背景下,这些现象的出现不能说明
A.发展中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B.资本在全球范围内加速流动
C.并购是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方式之一
D.现代企业通过并购扩张市场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