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 材料一

? 材料二 表3 1928、1940年苏联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 表4 1952、1957年中国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表3据王斯德《世界现代史参考资料》编制,表4据国家统计局《新中国五十五年统计资料汇编》编制)
(1)材料一中图14人物对中国革命的帮助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参照图15、16、17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苏联的支持对建设新中国的主要作用。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五十年代新中国经济发展存在在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体现:帮助创建中国共产党;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作用:有助于冲破帝国主义外交孤立政策;有助于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有助于新中国培养人才。
(2)原因:新中国缺乏管理全国经济的经验;受苏联经济发展模式影响。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提出“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的是( )
A.邓小平
B.陈云
C.毛泽东
D.刘少奇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三个有利于”判断标准是1992年邓小平在南方视察时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以下有关十一届三中全会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召开于1978年底
B.使国家的政治建设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C.作出在农村进行改革,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政策
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正式开辟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在北京召开,会议上决定实行改革开放,改革从农村开始实施,该会议召开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开始,该会议主要是涉及经济建设,故B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与中共八大的相似之处不包括
[? ]
A.都正确分析了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B.都以经济建设为党的主要任务
C.都是新中国历史上的重大转折
D.都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成功探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
A.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
B.政企分离,实行宏观调控
C.实行承包经营为主的多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
D.实行多种形式的所有制形式和分配制度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基本史实的掌握情况。十二届三中全会讨论通过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把增强企业活力,把企业搞活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故选A。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