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全国 A安徽 B北京 C重庆 F福建 G广东 广西 甘肃 贵州 H河南 河北 湖南 湖北 黑龙江 海南 J江苏 江西 吉林 L辽宁 N内蒙古 宁夏 Q青海 S山东 山西 陕西 四川 上海 T天津
     X新疆 西藏 Y云南 Z浙江

高考历史高频试题、高中历史题库汇总-压中真题已成为一种习惯

古代史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 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特点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 手工业的发展 商业的发展 资本主义萌芽 主要经济政策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宋明理学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成就 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 文学成就 京剧等剧种的产生和发展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古希腊的民主政治 罗马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近代史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 文艺复兴 宗教改革 启蒙运动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新航路的开辟 西欧列强的殖民扩张 两次工业革命 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美国共和制的确立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 德意志帝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诞生和国际工人运动 《共产党宣言》 巴黎公社 近代科学技术 经典力学 生物进化论 改良蒸汽机 电气技术的应用 19世纪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 两次鸦片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甲午中日战争与八国联军侵华 辛亥革命 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 国共政权的对峙 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鸦片战争后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洋务派近代工业的创办及其影响 民国初期和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的发展 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 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思想的萌发 维新思想 新文化运动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三民主义 新潮冲击下的社会生活和交通通讯的变化
现代史
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 俄国十月革命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1929至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 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 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 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 世界贸易组织和中国的加入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与影响 现代科学技术 相对论与量子论 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文学的主要成就 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 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 影视艺术的产生与发展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 “文化大革命” 改革开放以来民主与法制的建设 “一国两制”的理论和实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经济体制改革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新中国初期的对外关系 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邦交正常化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重要外交活动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 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 大众传媒的发展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孙中山三民主义 毛泽东思想 邓小平理论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科学发展观 现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教育事业 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教育事业的发展
选修部分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梭伦改革 商鞅变法 北魏孝文帝改革 王安石变法 欧洲的宗教改革 穆罕默德 阿里改革 俄国农奴制改革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专制理论与民主思想 洛克 卢梭 英国国会与国王的殊死搏斗 大抗议书 内战 民主政治的重要文献 《独立宣言》 《人权宣言》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构建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框架 法国民主力量与专制势力的斗争 法国大革命 19世纪法国政体的变迁 近代中国的民主思想与反对专制的斗争 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的民主思想 辛亥革命前后反对专制的斗争 人民群众要求民主的斗争 宪章运动 第一国际和第二国际 抗日战争胜利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第一次世界大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和平 凡尔赛体系的构建 华盛顿体系的构建 非战公约 国际联盟 第二次世界大战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 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意义 雅尔塔体制下的冷战与和平 美苏冷战局面的形成 世界人民反战和平运动的高涨 七八十年代美苏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 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 朝鲜战争与越南战争 中东战争 印巴战争与两伊战争 海湾战争 和平与发展—当今世界的时代主题 历史杰出人物 古代中国的政治家 秦始皇 唐太宗 康熙帝 东西方的先哲 孔子 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欧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杰出人物 克伦威尔 华盛顿 拿破仑 “亚洲觉醒”的先驱 孙中山 甘地 凯末尔 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恩格斯 列宁 毛泽东、邓小平 杰出的科学家 李时珍、詹天佑、李四光 牛顿、爱因斯坦 探索历史的奥秘 历史与历史的重现 人类起源之谜 三星堆遗址 玛雅文明的发现 玛雅文明的历史 二里头遗址的发掘 世界文化遗产 世界文化遗产的由来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古代埃及文明的历史遗产 金字塔和拉美西斯二世遗迹 古代希腊、罗马的历史遗迹 罗马的古建筑遗址群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遗产 佛罗伦萨 中国的历史文化遗产代表 秦始皇陵兵马俑 万里长城 北京明清故宫、颐和园和皇家陵寝 山西平遥古城与安徽古村落 昆曲 具有警示意义的世界遗产 塞内加尔的戈雷岛 奥斯威辛集中营 其他

高考历史知识点《明治维新》高频试题预测(2020年最新版)(十)
2020-08-30 07:30:23 【

1、判断题  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戊戌变法是亚洲近代化历程中接踵发生的两大事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22分)
(1)1868年4月6日,日本明治天皇率领群臣在皇宫紫宸殿举行宣誓。时隔30年,1898年6月11日,中国光绪皇帝亲临天安门,颁布“明定国是”诏书。下面是明治君臣的“五条誓文”和光绪皇帝的“明定国是”诏书:

五条誓文
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
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
三、?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
四、?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
五、?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明定国是”诏(部分)
朕惟国是不定,则号令不行,极其流弊,……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奋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五条誓文”和“明定国是”诏书分别是在怎样的形势下颁布的?(4分)从两者宣称的主旨看,它们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
(2)比较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改革措施,完成下列表格:(6分)
?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改革措施(部分)


奉还版籍,废藩置县;取消封建等级制,宣布“四民平等”。
精简机构;
①鼓励?上书言事;
②取消?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军事
实行义务兵役制,灌输?
?精神,建立效忠天皇的新军队。
?
裁汰旧军,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
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大力推行“殖产兴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际预算决算;
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文教
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
②奖励?;③在京师设立?
(3)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结局大相径庭。对此,康有为和梁启超有所反思;
日本所以能骤强之故,或以为由于练兵也,由于开矿也,由于讲商务也,由于兴工业也,由于广学校也,由于联外交也。固也,然皆非其本也。其本维何?曰:开制度局,重修会典,大改律例而已。?
——康有为
(如果)皇上既有兵力以行其大权,则西后无能为。
——康有为
一切权柄皆归守旧之徒,……处士(指维新派)以一身毫无凭藉,惟有引颈就戮而已。?——梁启超
①康有为认为日本由弱变强的关键是什么?(不得抄原文)(2分)他认为的“关键”改革,在明治维新措施中有什么体现?请举例说明。(2分)
②康有为、梁启超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分)你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
(1)形势:日本:幕府统治崩溃,天皇政府基本控制全国;中国:甲午战败,民族危机、统治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维新变法运动兴起。共同主旨:学习西方,振兴国家。
(2)
?
明治维新
戊戌变法
改革措施(部分)


奉还版籍,废藩置县;取消封建等级制,宣布“四民平等”。
精简机构;
①鼓励?官民?上书言事;
②取消?旗人?由国家供养的特权。
军事
实行义务兵役制,灌输 武士道?精神,建立效忠天皇的新军队。
?
裁汰旧军,建立新式军队。
经济
废除领主土地所有制;大力推行“殖产兴业”。
改革财政,编制国际预算决算;
设立农工商总局,鼓励发展农工商业。
文教
倡导“文明开化”,建立近代教育体制。
①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
②奖励?创造?;③在京师设立 大学堂?
(3)关键:进行政治体制改革。体现:1889年颁布《日本帝国宪法》,确立了天皇专制的君主立宪政体。原因:康:光绪帝未掌军队;梁:维新派无权。
根本原因:封建势力强大,资产阶级力量弱小。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阅读以下材料
1871年,一支近百人的政府使节团从横滨港出发,前往欧美各国。使节团中包括49名明治高官,这个数字几乎是当时政府官员总数的一半。缫丝场是日本最早建立的官办工厂之一,政府从法国购置了缫丝设备,还重金聘请了法国技师。
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
为了实现富国强兵、殖产兴业和文明开化三大维新目标,强硬的大久保利通采用简单的拿来主义方式推行改革,但政府在发展工业方面既缺乏经验又急欲求成,导致政府财政难以为继。而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甚至有人提出日本人应该改说英语,与西洋人通婚,以改良日本人种。这一切,不可避免地引发了现代文明与本土传统的激烈冲突。?
1878 年5 月 14 日早晨,掌握着明治政府实际权力的大久保利通像往常一样早早地出门,准备入宫开会。一条消息传到宫中:49岁的大久保利通在清水谷被刺杀。
大久保利通遇刺身亡之后,把改革的难题留给了继任者伊藤博文。
连年的对外侵略,日本侵占了朝鲜和中国的台湾,大量的资源和赔款流入日本国内。仅甲午战争后日本从中国掠去的赔款数额,就相当于它当年国家财政收入的4倍多,赔款中的一半以上都用于扩充海陆军军备。几番得手之后,日本军国主义野心更加膨胀起来,终于发展到要建立“大东亚共荣圈”,独霸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地步。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岁月里,日本扩张势力的战争一个接着一个。
回答以下问题:
(1)如果把日本明治维新以1878年大久保利通被刺为界分为两个时期,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指出这两个时期发展的道路有何不同?
(2)联系材料和所学知识,伊藤博文对大久保利通的国家发展模式进行重大调整的内外背景是什么?
(3)概括评价伊藤博文的国家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结果,二战后迄今日本的国家发展模式又做了怎样的重大调整?


参考答案:
(1)大久保利通推行全面西方化的国家发展道路;伊藤博文推行对外侵略扩张的国家道路。(2分)
(2)内部背景:国内矛盾的尖锐,封建军国主义浓厚,经过改革后增强了国力。国外背景:清政府的腐败,帝国主义的盛行,列强的姑息。(6分,答到其他相应内容,只要言之有理的可给分,每一点1分,不要超过本问6分)
(3)一方面给日本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移国内矛盾,促进现代化的发展。另一方面给世界人民和日本人民带来战争灾难。(2分)战后日本走和平发展的道路;但是近来有军国主义的复活。


本题解析:
本题中心围绕大国崛起—日本崛起的历程,这是近年高考热点。(1)问阅读材料即可得出。(2)问注意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史实分析当时日本的内外背景。(3)这一结果分析应注意包括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结合二战后日本吸取教训和当今时事即可得出。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西方资本主义入侵给日本社会各阶层带来的影响有(  )
①农民更加贫困,生活更加困苦
②某些生产和经营生丝、茶叶等的富裕农民、工场主和商人经济实力有了增长
③某些大名开始进行自强改革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难度较低,明治维新之前日本社会民族危机加剧,列强入侵给日本社会带来重大影响,①②③项均是这种影响的重要体现,表述正确符合史实,故答案选C。
点评:本题属组合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试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解答此类型题的方法主要是筛选法,大体可以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即可;否定筛选法即是排除法。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早期)商业还继续处于依附的地位,从经济上来看,它是依赖于政府的。政府鼓励商业着眼于使日本拥有有效的近代基础,以抵制外国的压迫,同时也给骚乱的农民提供一种职业。?——巴林顿·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
材料二?在教育改革的过程中,他们又特别重视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同时出于自身统治利益的目的,大力提倡“爱国”“忠君”的德育教育观。
——杨世武《明治统治集团教育改革刍议》
材料三?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
——《成败得失——戊戌维新与明治维新的比较》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治早期日本发展工商业的目的和特点。(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明治政府教育改革的看法。(4分)
(3)你认为材料三中明治维新成功的真正“要义”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1)目的:建立现代经济基础;摆脱民族危机;稳定社会秩序。(2分)
特点:政府扶持。(2分)
(2)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提高了日本国民的文化素养,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日本社会的近代化。(2分)同时,明治政府的教育改革还宣扬忠君爱国,但日本走上了军国主义道路,又给亚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2分)
(3)“要义”:推翻旧的幕府统治;大刀阔斧地推行切实可行的变法措施。(2分)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分析史料并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中第一小问从材料一中“政府鼓励商业着眼于使日本拥有有效的近代基础,以抵制外国的压迫”的信息来归结答案;第二小问目的从材料一中“从经济上来看,它是依赖于政府的”的信息来概括答案。第(2)属于评价历史事件,作答时要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视角回答,本题从材料二中“特别重视初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大力提倡“爱国”“忠君”的德育教育观”信息并结合所学从近代化以及军国主义角度思考作答。第(3)问依据材料三“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只是从形式上学习,并没有掌握明治维新的真正‘要义’”的信息,结合所学明治维新目的从推翻旧的幕府统治,推行变法的角度思考作答。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
材料一?伊藤博文说:“一国之权力,以君主大权为其枢轴,几百权利皆由来于此。”依此原则,1889年的“大日本帝国宪法”规定:“大日本帝国由万世一系之天皇统治之”“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天皇总揽统治权”。天皇可以解散议会、批准立法、任免文武官员,军队只对天皇负责等。 ?
材料二?关于议会、内阁,该宪法规定:“凡是法律都要经过帝国议会的承认…天皇经帝国议会承认施行立法权”“行政权统一于帝国内阁…凡大政必由内阁及各部施行,不出二门”。伊藤博文说,内阁“一方面对君主负有政治责任,另一方面对议会也负有同样责任”。 ?
材料三?“对天皇的大权必须加以种种重要的限制,不然立宪政权无论何种形式,毕竟都无法建立。”关于宪法的统治大权,伊藤博文说:“统治大权大体有二,曰立法权,曰行政权,而司法权只是行政权的一个分支。三权各自依其机关之辅翼来施行,又皆渊源于元首,而元首的心思及作用若不依各个机关之辅翼,则无法用以表明国权。因为国家乃一公体而非私体,宪法赋予国家各个机关以适当的职守,使整个机体循环有序,君主要在宪法的范围内行使其大权。” ?
材料四?宪法只涉及有关帝国政治的大纲目,其条文应该简单明了,并且能够顺应将来国运的发展而伸缩自如。?
——以上材料均引自清水伸《明治宪法制定史》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1889年日本宪法中天皇的地位如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据材料二,1889年日本宪法中的帝国议会和内阁各有什么权力?这种权力与天皇有什么关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材料三,1889年宪法是如何限制天皇权力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据材料一、二、三,1889年日本宪法中的天皇职能具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据上述材料,评价1889年日本宪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具有绝对权威,神圣不可侵犯。
(2)帝国议会拥有立法权,参与天皇立法;内阁拥有行政权,只对天皇负责。
(3)天皇虽然有最高权力,但具体行使三权“整个机体”中某一权时,必须经过其他主权“辅翼”,不如此“则无法表明国权”,这是用一种分割的办法来限制天皇权力。
(4)天皇的职能具有双重特点:无限的权威和一定限度的权力。日本是在“还政天皇”的口号下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为稳定全国政局,巩固维新成果,立宪者需要天皇具有无限的权威;明治维新后,日本资本主义有了进一步发展,为适应这种变化,国家的政治体制必须近代化,要对天皇的权力有一定的限制。
(5)1889年日本宪法是一部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式宪法,含有三权分立的原则,但君主具有绝对权威和很大的权力。对当时的日本来说,这部宪法只会使日本走上专制主义的道路。这部宪法不仅保证了日本式的资本主义国家性质,而且使日本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打印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题《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问题咨询请搜索关注"91考试网"微信公众号后留言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