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点总结《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在线测试(2020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割膏腴之地,以王诸公,多者百余城,少者乃三四十县,惠至渥(wò,优厚)也”可以看出汉初是实行分封制的,所以本题答案选B项。A、C、D材料中没有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是这么给封建社会定义的,“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区域的世袭统治者而兼地主。”依据你的理解,这样的社会实行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学生解读历史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中"一个王室”、"宝塔式的几级封君”、"一个地域的世袭统治者 ",这指的是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度。材料中的“封建”是封邦建国的意思。本题选B。A不是王国体制,这种体制汉朝郡国并行出现过;C秦朝才出现;D汉朝出现。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马克思说过:封建国家“可以指挥千千万万人的手臂在集权国家修建与集权政治关系相匹配的社会物质实体。”下列哪些史实在事实上证明了马克思的话的正确性
①秦兵马俑的制作 ②隋大运河的开凿 ③元曲的出现 ④明长城的兴修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5、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异,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
——《续资治通鉴》
材料二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黄佐《南雍志》引明太祖语
(1)材料一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6分)作者对此看法如何?(4分)
(2)材料二中明朝为防丞相“擅专威福”采取了什么措施?(6分)
(3)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4分)
参考答案:
(1)措施: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看法:有一定道理。北宋初年过分集权,确实使地方财政困难,给北宋积贫积弱埋下了祸根,朱熹的认识基本上符合实际。
(2)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由皇帝亲自掌管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并且规定此后各代不得再立丞相。
(3)趋势:中央权力越来越加强,地方权力越来越被削弱;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被削弱直至被废除。
本题解析:(1)措施: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结合所学可知,北宋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从地方军队中挑选强壮土兵,编入禁军,由皇帝直接控制;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看法:材料主要强调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导致财政困难和地方军事力量削弱,造成在外族进攻时的失败。
(2)措施:材料二出处注明是明太祖的话,说明明太祖对相权过大心怀不安,所以就废除了丞相制度,裁撤了中书省,丞相与中书省所管事务完全由皇帝一人管理,所以六部等于也直属于皇帝管辖,而且明太祖还规定以后子孙不得再立丞相。
(3)演变趋势:由材料一所提供的是北宋加强中央集权,而过分削弱地方的权力和材料二提供的皇帝为加强自己的权力而最终废除了丞相制度可以得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在中央和地方关系问题上,不断加强中央的权力,而不断削弱地方的权力;在君权与相权关系问题上,不断加强君权而削弱相权,直至废除丞相制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北宋初年加强中央集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丞相制度的废除。
本题难度:困难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卷《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