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材料一 早在战争开始之前,朕难以忘怀的先皇便曾向我国所有忠实臣民以及世界各强国庄严地发表过声明,消除对我们东方教友的迫害和保卫他们的权利是他唯一的目的和愿望。……俄罗斯人!你们的劳动及牺牲不是白费的。伟大的事业已经实现了,虽然这是通过另外一种不能预见的道路来实现的,现在朕可以问心无愧地结束流血牺牲,将宝贵的和平归还朕可爱的祖国。
——《结束克里米亚战争的宣言(1856年3月19日)》
? 材料二 然而到了19世纪60年代,它的弱点暴露无遗,内部很不稳定,对外则比想象中虚弱许多。其关键弱点既是政治的,又是经济的。亚历山大二世所推行的改革与其说是振衰起敝的灵丹妙药,不如说是暴露疾病的症状。
——[英]艾瑞克·霍布斯鲍姆《资本的年代》
请回答:
(1)就战争目的、结果和影响批驳材料一中亚历山大二世的观点。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克服材料二中的“关键弱点”,俄国统治者采取了哪一重大举措?它产生了哪些积极作用?并指出这一举措的局限性。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臭名昭著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行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认为“解放”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主要是因为
[? ]
A.改革允许农民获得人身自由
B.农民付出的赎金高于当时地价二三倍
C.解放后的农民还要受到村社的管理
D.农民只获得了贫瘠和耕作不便的土地
3、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现代化的第一步是在政治领域首先迈出的……政治条件的成就给经济发展创造了前提,工业革命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启动的。……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现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非大陆推进。?
——摘编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19世纪六七十年代俄国机器制造监统计表

——摘编自《世界近现代史》
材料三

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二,概述此举对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发起了什么运动?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俄、日两国走上现代化道路的方式有何共同特点?你从中能得到什么启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选择题 新中国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运动。下列有关表述正确的是
①采取了保护富农经济的政策
②彻底消灭了地主和富农经济
③彻底废除了延续几千年的封建剥削制度
④为农业发展和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了道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列宁在谈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时指出:“臭名昭彰的‘解放’,实际上是对农民进行残酷的掠夺,是对农民施行一系列的暴力和一连串的侮辱。”——《列宁全集》
材料二?一个俄国官员在“二一九法令”颁布后,评价农民的变化时说:“人民挺起腰杆来了,样子变了,面貌表情,步履姿势,言论谈吐,一切都变了。”
材料三?戊戌变法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提出了由传统走向现代的系统方案。……倡导博爱、平等、自由、人权。这些思想观念并没有因戊戌变法的失败而消失其影响,相反,更加深入人心。……构成了中国现代化的逻辑的起点。
——颜炳罡 《戊戌变法与中国现代化进程》
请回答:
(1) 分别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并结合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作简要说明。(12分)
(2)材料一、二的观点有什么局限?应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上的改革?(5分)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说明戊戌变法作为“中国现代化的逻辑起点”的理由?(8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