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中东地区近年来西方大国纷纷涌人,加剧了这一地区的动荡不安,它们参与争斗的出发点是
A.维护世界和平
B.保护犹太人的安全
C.实施战略控制
D.同情阿拉伯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中东地区战略地位重要,石油资源丰富,历来是大国、强国看重并倾力争夺的地区。大国插手该地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对石油资源的控制。A.维护世界和平、 B.保护犹太人的安全D.同情阿拉伯人这只是他们插手的借口。故此题应选C项。
考点:西方大国插足中东事务的原因
点评:此题为知识型选择题。题干与备选项基本上是重复教材的文字表述,但备选项的迷惑性、干扰性较大,如果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可能会被干扰所迷惑而选错。解答此类选择题的关键是扎扎实实地掌握教材的基础知识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世界命运。”这里的“边缘地带”几乎包括了整个中东地区。
材料二:“二战”以后,中东地区的国家一度分成了两个壁垒森严、阵线分明的集团:苏联支持的埃及(1974年以前)、叙利亚、黎巴嫩、民主也门等国;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土耳其、科威特、伊朗(1 979年以前)、沙特阿拉伯等国。
材料三:环球网记者仲伟东报道,联合国安理会2012 年2月4日表决叙利亚问题决议草案,俄罗斯、中国两国投反对票否决了这一决议草案。有外媒指出,西方国家对中俄的做法感到“愤怒”,不过中俄坚持认为上述决议草案有更多的工作要做。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说明美国等大国插手中东地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导致中东地区局势复杂的主要因素有哪些?(6分)这些因素对整个世界和平有什么影响?(2分)
(3)从材料三看出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特点是什么?(2分)
参考答案:⑴控制整个世界?建立全球霸权。(2分)
⑵宗教、民族矛盾;历史遗留下的领土纠纷;西方大国对战略要地和石油资源的争夺;英、美、苏等大国直接间接地插手与干涉;地区极端民族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威胁等。(每点2分,答3点给满分6分)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引起地区的动荡不定,进而影响世界的和平与稳定。(2分)
⑶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2分)
本题解析:(1)结合材料一内容可以明了美国等大国插手中东地区的主要目的是控制中东国家进而控制整个世界建立全球霸权;(2)结合所学知识可以直接归纳出影响中东地区和平与稳定的不利因素,即宗教、民族矛盾;历史遗留下的领土纠纷;西方大国对战略要地和石油资源的争夺;英、美、苏等大国直接间接地插手与干涉;地区极端民族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威胁等;当然中东地区的动荡直接威胁着地区局势的不稳定和世界局势的不安;(3)中俄两国对议案的否定说明当今世界多股力量的存在和抗衡,即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点评:战后世界格局经历的两级格局的严重冷战对峙,苏联解体后的局部地区的激烈冲突,以及当前多极化趋势发展日益深化等阶段。从中不难发现,和平与发展仍将是此后世界发展的主题,但局部冲突难以避免,世界多股力量的对比和分化组合尚在变动之中。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两伊战争严重损害了两国经济的发展,导致战争的主要原因不包括
A.边界争端
B.宗教教派矛盾
C.经济利益冲突
D.意识形态的矛盾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26分)大国关系是世界经济、政治演变的反映,又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50—1663年,英国接连颁发了几个航海条例,以打击荷兰对海上运输和殖民地市场的独占。1651年英国发布第一个航海法令,规定欧洲货物只能用英国船只运往英国领土,在非洲、亚洲、美洲出产的货物只能由英国或英国殖民地的船只运达。1660年又颁布第二个航海法令,特别规定船长和至少四分之三的船员必须是英国人。……代表重商主义的《航海法令》1849年受到限制,只适用于联合王国的沿海贸易,到1851年,该法被彻底废止。
——高德步《世界经济史》
材料二?战争开始的时候,美国政府为美国船只提出传统的中立权原则,因为他们希望继续与交战国,尤其是英国和法国进行贸易。由于德国的水面舰只被围困在波罗的海,德国战时领导者不异铤而走险,……1915年5月7日,一艘德国潜水艇在爱尔兰海域附近击沉了一艘客船“路西塔尼亚”号,造成1198人死亡,其中包括128位美国人。……美国公众感到非常愤怒,在接下来的两年里,美国人的情绪日益转向反对德国。
——[美]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材料三
时 间
| 事?件
|
1950年
| 朝鲜战争爆发,法国加入“联合国军”。
|
1954年
| 中国、法国等国达成《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协议》。
|
1958年
| 戴高乐重新执政,决心不再扮演美国仆从的角色。
|
1964年
|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法兰西共和国发表关于中法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法国是与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大国。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航海条例》实行的两百年中英荷两国国际地位的变化,并指出《航海条例》废止所反映的世界经济发展趋势。(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对德政策变化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法国对新中国态度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变化的影响。(8分)
参考答案:(1)变化:英荷之间的矛盾激化,爆发了三次英荷战争,荷兰丧失了海上霸主地位;英国逐步确立殖民霸主地位。(4分)
趋势:从重商主义到自由主义;从商业资本主义到工业资本主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6分)
(2)大战爆发前,美国同德国的关系已经十分紧张;随着经济联系的加强,美国与协约国日益接近;德国实施“无限制的潜艇战”,损害了美国利益;美国民众的情绪日益转向反对德国。(8分)
(3)变化:由敌视到对话再到正式建交。(2分)
影响:新中国与西方大国的关系实现了首次突破,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美国孤立新中国的政策;有利于缓和亚洲和世界的紧张局势;推动了世界多极化趋势。(6分,任意答出3点即可)
本题解析:
(1)第一问,材料中的《航海条例》签定于1650—1663年,题干要求回答该条约签定后两百年中即是1850年前后英荷两国国际地位的变化情况。1850年前英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成为了“世界国家工厂”,是世界最大的殖民帝国,而荷兰这个小国的地位不断下降,丧失了强国的地位。《航海条例》是重商主义的表现,其被废除是在1849年,这个时间正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的时间,自由竞争思想成为了主导。
(2)材料中的“1915年5月7日,一艘德国潜水艇在爱尔兰海域附近击沉了一艘客船“路西塔尼亚”号,造成1198人死亡,其中包括128位美国人”表明德国的行为激化了原来就存在的美德矛盾。美国与协约国的关系要密切,尤其是经济关系,这也是美国反德的原因。
(3)材料中的“朝鲜战争爆发,法国加入‘联合国军’”到“戴高乐重新执政,决心不再扮演美国仆从的角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法兰西共和国发表关于中法两国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法国是与新中国建交的第一个西方大国”表明法国对中国态度发生了重大的变化,由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对新中国采取了封锁与孤立的政策到成为第一与新中国建交的西方大国这样的一个变化。这一变化的影响可依据中国当时的外交面貌发生的变化来分析回答即可。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导致阿拉伯国家在巴勒斯坦战争中失利的主要原因是
A.以色列战前准备充分
B.阿拉伯国家缺乏共同的民族感情
C.阿拉伯国家各自为战,未形成统一的部署与指挥
D.阿拉伯国家武器装备落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