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937年以前,重庆只有大小工厂39家,1939年增至84家,到1944年底多达1518家。这种增长状况表明
A.民族工业的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B.重庆沦为日本的战时工业基地
C.抗战促进我国西南工业的发展
D.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成就显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抗战时期由于企业向西南迁移使西南地区的工业和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材料中重庆工厂数量的增加即是此种现象的一个代表,故答案选C项,A B D三项均与抗战时期中国工业发展的史实和现状不符。
点评: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是高考中的常考点和难点,须要牢牢把握其以下几个阶段的发展特点和原因:1.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19世纪60-70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黄金时期﹙一战期间﹚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衰落﹙抗日战争以后﹚。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在广州成立“不缠足会”,倡导并发起不缠足运动的是
A.早期维新派
B.康有为等维新派
C.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
D.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在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影响下,维新派人士倡导发起女权运动,康有为在广东南海首创《不缠足会草例》,其后与康广仁等在广州正式成立了“不缠足会”,并逐渐推广,不缠足运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一位同学查阅1970年某份老报纸时看到以下报道:“在过去的十年里,口口口政策已在国际生活中得到了有力的确认,因为它在人类处于灾难的边缘的时候指出了摆脱黑暗的冷战时代的出路……必须加速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并通过和平途径来解决紧迫的国际问题。”该报道中的“□□□”部分字迹不清,它最有可能是
A.全球化
B.冷对抗
C.不结盟
D.争霸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不结盟运动出现于1961年,主张不与美苏两国结盟,旨在摆脱冷战的消极影响,不结盟运动的出现与发展极大地提高了发展中国家的地位。C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周恩来多次指出:“与苏联结盟只是政治方针,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在战略上是联合,但战术上不能没有批评。”这主要是因为
A.中苏两国社会制度相同
B.两大阵营对峙局面的形成
C.中国坚持独立自主方针
D.二战后亚非国家的支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考察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根据题干信息“不是倒向苏联怀抱”表明了新中国独立主的外交方针。故选C。材料主要强调的是“不是倒向苏联怀抱”,因此A错误;B项与题干无关;D项不是最主要的原因。
点评:新中国成立后,由于帝国主义的包围封锁,中国实行一边倒的策略,但是并不是完全的倒向苏联的怀抱,我们还是坚持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维护自己国家的利益。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打油诗“深耕细作产量高,一棵玉米冲云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弯了腰”,只能产生于
A.“文革”时期
B.“大跃进”时期
C.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D.社会主义改造时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