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下列思想家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观点截然相反的是(?)?
A荀子与王充? B董仲舒与朱熹? C王充与范缜? D朱熹与王夫之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了古代主要思想家的哲学思想的比较认识。荀子、王充、范缜、王夫之都是唯物主义思想家,朱熹、董仲舒是唯心主义思想家。正确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正在热播的电视剧《金陵秘事》,从1948年国民党政府所进行的一系列金融币制改革为入口,再现了国民党内部官员为了利益各自为营,以致最终作茧自缚的黑幕。与这场币制改革有关的是
①目的是想将发行新币与限制物价双管齐下,以挽救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
②以法币代替金圆券,搜刮人民,四大家族中饱私囊?
③支持内战,作“卷款潜逃”的准备?
④结果还是通货膨胀,“货币改革”失败
A.①②③④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材料中体现的这场币制改革目的是想将发行新币与限制物价双管齐下,以挽救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同时用于支持内战,但是最终通货膨胀严重,币制改革失败。因此①③④正确,故选D。②错误,应该是以金圆券代替法币。
点评:解放战争时期,为了挽救日益严重的国统区的经济危机,支持内战,国民党实行了币制改革,但是最终是以失败告终,国统区引起了严重的通货膨胀。与此相关的解放战争的相关的史实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
A.制定合理的对策,在主动参与中谋求发展
B.努力阻止全球化,延缓全球化的进程
C.寻求发展中国家内部的经济联合,促进经济区域化
D.尽量避免进入世界市场,减轻全球化的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认为人欲是一切罪恶的根源,其实质是
A.构建理学思想体系
B.维护封建等级制度
C.强调“理”是万物之源
D.反对民主启蒙患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朱熹是宋明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存天理,灭人欲”主要是限制人的欲望,让人都安心的接受封建统治,故选B。AC项是朱熹的做法,是手段,不是目的;D项错误,当时尚未出现民主启蒙思想。
点评:宋明理学是儒家学说在宋明时期的新发展。主张理是世界的本源,体现在人身上是要求人们遵循儒家伦理道德,方法论上强调格物致知或者发明本心致良知,包括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两大派。宋明理学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炀帝忌刻,法令尤峻,人不堪命,遂至于亡。……及太宗即位,又命长孙无忌、房玄龄与学士法官,更加厘改。……玄龄等遂与法司定律五百条,分为十二卷,……又定令一千五百九十条,为三十卷。贞观十一年正月,颁下之。
凡削烦去蠧,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议绞刑之属五十条,免死罪,断其右趾,应死者多蒙全活。……自是比古死刑,殆除其半。
——《旧唐书》
材料二?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故知赏罚不可轻行。
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
——《唐律》
材料三?贞观五年,张蕴古为大理丞。相州人李好德素有风疾,言涉妖妄,诏令鞠其狱。蕴古言:“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太宗许将宽宥。蕴古密报其旨,仍引与博戏。治书侍御史权万纪劾奏之。太宗大怒,令斩于东市。既而悔之……因诏曰:“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五覆奏,自蕴古始也。又曰:“守文定罪,或恐有冤。自今以后,门下省覆,有据法令合死而情可矜者,宜录奏闻。”
——《贞观政要》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制定法律的原因和目的。与隋律相比,唐律体现了什么特点?(4分)
(2)据材料二,唐太宗制定的法律体现了他怎样的治国思想?(2分)
(3)与材料一、二相比,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现象?“既而悔之”又体现了唐太宗怎样的个人品质?(2分)
(4)综合以上材料,指出贞观之治的出现与哪些因素有关。(2分)
参考答案:
(1)原因:隋律过于严苛;吸取隋亡的教训。(2分)
目的: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1分)
特点:慎用刑法。(1分)
(2)思想:赏罚分明;整顿吏治。(2分)
(3)现象:唐太宗虽然慎刑,依旧存在冤杀。(1分)
品质:知错能改,自我反省。(1分)
(4)因素: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唐律提供的稳定秩序;唐太宗优秀的个人品质。(任答2点,共2分)
本题解析:
(1)注意材料一开头语句“炀帝忌刻,法令尤峻,人不堪命,遂至于亡” 可知原因是隋律过于严苛;吸取隋亡的教训。 再从统治者的角度分析目的。然后根据“凡削烦去蠧,变重为轻者,不可胜纪”可知特点是慎用刑法。
(2)提取材料信息“赏当其劳,无功者自退;罚当其罪,为恶者戒惧。故知赏罚不可轻行”可知是强调赏罚分明;“深恶官吏贪浊,有枉法受财者,必无赦免。在京流外有犯赃者,皆遣执奏,随其所犯,置以重法”可知是用重法惩治贪官,整顿吏治。
(3)提取材料信息“太宗大怒,令斩于东市。既而悔之”,可知是唐太宗虽然慎刑,依旧存在冤杀。“因诏曰:“凡有死刑,虽令即决,皆须五覆奏。”可知太宗知错能改,自我反省。
(4)综合材料以及所学知识,材料一体现唐太宗以民为本的治国思想,材料二体现唐律有利于稳定秩序,材料三体现唐太宗优秀的个人品质。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