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苏格拉底说:为使灵魂不致盲目,必须求助于灵魂内的原则去发现事物的真理。他所说的“灵魂内的原则”是指
A.欲望
B.感觉
C.兴趣
D.知识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主张”美德即知识“,通过学习知识来唤醒灵魂中的美德。因此苏格拉底所说的”灵魂内的原则“指的是知识。所以答案选D。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20世纪50年代中期,经济学家顾准和孙冶方提出“我们必须研究社会主义下面的商品生产问题”、“社会主义的生产也可以由市场规律自发调节”的观点,这反映出
A.人们对社会主义改造不理解
B.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得到完善
C.经济上出现了“左”倾错误理论
D.中国萌发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探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目中的“社会主义下面的商品生产……市场规律自发调节”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故本题应选D项;该理论符合当时中国发展的需要,故C项的表述错误;题目中未涉及人们对社会主义改造的态度,故排除A项;至今,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仍处于不断完善的过程之中,故B项的表述错误。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两句诗涉及的是
A.钓鱼岛问题
B.中美关系问题
C.台湾问题
D.西藏问题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纵观整个材料不难发现,“一心中国梦”是特指祖国的统一大业问题,和祖国的统一大业问题在本题中只有台湾问题,所以本题答案是C. 台湾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管子》“饮食有量,衣服有制,宫室有度,六畜人徒有数,舟车陈器有禁……”这种规定的实质是
A.划分阶级关系
B.维护生活秩序
C.处理人际关系
D.维护等级差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饮食有量,衣服有制,宫室有度,六畜人徒有数,舟车陈器有禁……”这说明,不同的人享有不通过的待遇,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所以他所反映出的是中国古代的等级秩序。故此题应选D项。
点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的大变革时期,其表现是:
1.经济方面:铁器、牛耕的推广,生产力迅速提高,井田制瓦解,出现了自耕农经济,出现了独立经营的手工业者和商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劳动者生产积极性提高,农业和手工业有了发展。商品交换发展,出现各种货币,形成了许多商业中心。
2.政治方面:春秋时出现王室衰微,大国争霸的形势;一些诸侯国的大臣掌握了大权,宗法制被打乱。战国时,这种局面进一步发展,通过一系列变法,以国君为中心的专制主义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军功制取代世卿世禄制,西周那种奴隶主贵族世代享受特权的时代改变了。
3.思想文化方面: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旧的思想观念受到冲击,学在官府的局面被打破,私人讲学开始,个人著书立说成为风气。适应各种政治派别的需要,出现了各种学派,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科技文化教育事业有了一定的发展。
4.军事方面:战争频繁,争霸战争连绵,出现了一系列军事著作。
总之,春秋战国时期历史出现两个发展趋势:一是政治上从分裂走向统一,一是社会形态从奴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人类社会曾经历过“小国寡民”时代,并且成为后世不断回味的政治素材。下列各项中,与“小国寡民”有关的是(?)
①老子向往的理想社会? ②孟子追求的“仁政”理想?
③罗马法的基础?④雅典民主制的重要条件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要求选出与“小国寡民”有关的选项,与“小国寡民”相关的是①④ 两项,老子向往的是“小国寡民”的原始农村公社,古希腊的城邦制度体现了“小国寡民”的特点,②③两项,无论是孟子的主张还是罗马法建立的基础都强调建立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国家而不是四分五裂的“小邦小国”,故答案选C项。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对于历史的比较分析能力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关注的重点,就比较问题本身而言,关键是比较项的选取问题,这可分为两种类型,其一是题目中已经确立了比较项,其二是自己寻找比较项,前者难度较低,后者难度较大,多出现在材料题中。就内容而言该题要求比较相同的内容,也就是共同点。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