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其主要标志是?
[? ]
A.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C.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D.中共十五大的召开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美国《时代周刊》每年都会将它评选的世界风云人物放在它的封面上,右图是1985年的封面人物,英文标题为“远离马克思”, 该杂志以此为题可能主要是关注中国的(?)

A.计划经济体制改革
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C.政治体制改革
D.“一国两制”构想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不对,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是从1979年农村改革开始;? B不对,.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在1956年已经基本完成; D不对,“一国两制”构想在上世纪80年代提出,因此选C,80年中期以来,邓小平多次提到政治体制改革。
点评:本题属于图片式材料选择题,以《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为载体,主要考查学生从图片材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从题干中可以看出1985年的时间信息,结合排除法分析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区别中国19世纪对外开放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的基本出发点是
A.是否向所有国家开放
B.是否只是部分开放
C.是否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D.中国是否为主权国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中国19世纪对外开放是在外国用武力打开中国大门,签订不平等条约,中国主权遭破坏的基础上的被迫开放,而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外开放是维护主权并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主动开放,所以主权是否完整是前后两个时期开放的根本不同点,故选D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国际舆论评价中国政府“开放整个海岸”是建国35年来“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这一“行动”指:
A.设立四个经济特区
B.开放十四个沿海城市
C.建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D.将上海浦东作为对外开放区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9分):
材料一 1957年工农业产品产量
品种
| 1957年产量
| 比1952年增加
| 比历史最高年产量增加
|
粮
| 1.95亿吨
| 19%
| 30%
|
棉
| 164万吨
| 26%
| 93%
|
钢
| 535万吨
| 296%
| 580%
|
煤
| 1.3亿吨
| 96%
| 210%
|
电
| 193.4亿千瓦时
| 166%
| 320%
|
原油
| 146万吨
| 235%
| —
|
材料二?下图是著名漫画家张乐平于1958年画的《跃!跃!跃!》: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工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6分)
(2)材料二中的漫画反映了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在工业领域出现了什么运动?产生了什么影响?(6分)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3分)
(4)结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概述你对中国发展工业化的认识。(4分)
参考答案:(1)特点:优先发展重工业。(2分)
原因:新中国成立前重工业基础薄弱;新中国成立初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经济和国防不能独立;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4分)
(2)开展“大跃进”运动。(2分)
在工业领域,全国开展了群众性的大炼钢铁运动。(2分)影响:浪费了人力和资源,炼出的钢合格率很低,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2分)
(3)异军的作用:外资工业的兴起解决了中国工业化的资金短缺和技术薄弱问题;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3分)
(4)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发展,搞好综合平衡;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的实际水平,反对冒进,稳步发展;必须根据中国经济基础差、劳动力充足等国情,选择符合实际的工业化道路。(4分)
本题解析:本题以新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本进程为考查点,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历史事件进行命题设计,突出考查学生分析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第(1)问考查考生对表格材料的信息提炼能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原因。第(2)问考查考生阅读漫画提炼信息的能力及对教材基础知识的再认再现能力。第(3)问考查考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并结合政治相关知识综合理解问题的能力。第(4)问考查考生正确的价值观念的形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