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业、面粉业、造纸和印刷业、船舶业、机器制造业及采矿业等几个行业部门。
材料三 从甲午战争到1913年,民用工业有了明显发展。据统计,资本额在1万元以上的新式工矿企业达549家。
材料四 1914年到1919年间,民间机器工业有了重大发展,企业数字成倍增长,尤以纺织、面粉、电气、烟草发展显著。……纱锭由1914年的502700枚增至1919年的851032枚;织布机由1914年的2300台增至1919年的2650台,1920年达到4310台。……面粉业从1914年至1919年新增64家,1919年达到实有企业99家。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近代民族工业在区域分布和行业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自然及社会角度分析形成近代民族企业分布特点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上海群英荟萃,许多人在此为上海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请列举近代中国发生在上海经济领域对全国有重大影响的事件三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914——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给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带来什么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判断题 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说:“大宗有二:一则曰鸦片;一则曰棉纱、棉布;不知鸦片之外又有洋杂货(如洋酒、火腿、洋肉铺、洋糖、洋盐等)。”其中对近代中国自然经济解体产生作用最大的一类商品是
[? ]
A、鸦片
B、洋纱洋布
C、洋杂货
D、洋枪洋炮
3、判断题 五口通商后,福建武夷茶外销行情看涨,武夷山区的农民纷纷开荒种茶,使得“苍崖铲为赤壤,清溪泛为黄流”。“然外洋印度产茶日多,(武夷茶)行销日滞”“而乡僻愚民,犹剔壤挖岩,种植不已”。最终使武夷地区“市疲山败”。这说明
①中国经济已开始卷入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②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使武夷茶叶失去海外市场
③当地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④随着农产品的日益商品化小农经济的风险性更加增大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4、判断题 光绪年间的一本书描绘当时的上海“百货阗(充满)集”“西人所购者,以丝茶为大宗”“其售于华者,呢、布、羽毛等物,消亦不细(销售量也不少)”。这反映出
[? ]
A.民族工业集中于上海
B.中国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上海成为国际大都会
D.中国“闭关锁国”局面开始被打破
5、判断题 一位英国人说过,中国多织一匹布,英国就会少销一匹,因而“机器不宜进中国”。这段话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
A.中英纺织品贸易矛盾?
B.中英机器进口矛盾 ?
C.争夺商品销售市场?
D.中英贸易入超激化矛盾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