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知识大全《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巩固(2020年最新版)(六)
2021-06-24 06:27:12
【 大 中 小】
1、选择题 秦朝郡县制和西周分封制最大的不同是 ( ) A.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 B.具有行政、军事和监察职责 C.郡县长官由天子任免而非世袭 D.直接接受中央政府命令和监督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A为二者相同点,都属于地方行政体制;B项也是二者相同点,二者很大程度上都具有具有行政、军事和监察职责。D项是二者的不同点,郡县制受中央政府命令,但是分封制则有很大的自主权。但是这不是二者最大的不同。郡县制长官有中央任命,分封制下是世袭的,这确保了郡县制下中央集权的加强。这也是二者最大的不同。故选C 考点:郡县制与分封制的比较 点评:郡县制与分封制都是地方行政体制。分封制下,地方官员是世袭的,地方拥有较大的自主性和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但是在郡县制下,长官由皇帝任命,可以随时撤换,加强了中央集权。
本题难度:一般
2、综合题 (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统治者不断扩大自己的属地,征服一个又一个国家。当时的人恐怖地称“秦为野兽”,把秦无情的扩张称为“蚕食”。到公元前221年,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他的继承人将为“第二个皇帝”,这样一代代的传下去。 材料二 秦始皇废除了分封制,不过,汉皇帝更注重实际且谨慎,他先略微恢复一点分封制,然后将其削弱到微不足道的地步。在开头时,他将封地授给他的儿子们和近亲,不过这些封地的面积比以前周代的封建国家的面积要少,而且被散置在由国家直接治理的行政区之间。后来,到公元前127年时,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能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给其他弟子。于是封地不断缩小,其重要性不断下降,仅仅成为大地产。 材料三 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材料四: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后,为巩固这一“主人地位”所采取的政治措施。(6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西汉初年在地方实行了怎样的制度? 带来了什么后果?汉武帝采取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一问题? (6分)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太祖废除宰相制度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你认为黄宗羲的话有没有道理?说明理由。(8分)
参考答案: (1)皇帝制;三公九卿制;郡县制。(6分) (2)郡国并行制。 王国势力坐大,酿成“七国之乱”。 颁布“推恩令”。(6分) (3)明太祖认为秦朝以来宰相的擅专威福往往危及君主的统治。(2分) 有道理。(2分) 理由:宰相对皇权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废除宰相后,君主专制制度逐步发展到了顶峰,形成了绝对的君主专制,加重了政治腐败。(4分)
本题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秦统一后所采取的巩固统一的措施的分析与掌握。本题较为容易,回答时首先要联系所学的秦统一后所采取的措施,再结合材料“……秦统治者成为全中国的主人,他采用了始皇帝的称号……”归纳总结。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汉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及影响的分析与理解。回答时要注意联系所学过的相关知识,结合材料“……汉皇帝更注重实际且谨慎,他先略微恢复一点分封制……”可知是“郡国并行制”;结果导致王国问题,威胁到中央集权;材料“……皇帝又下了一道法令,规定嫡长子只能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给其他弟子。……”指的是汉武帝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实行的“推恩令”。 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明代废除丞相制度的分析与认识。从材料“明太祖认为:‘自秦以下,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可知,明太祖认为相权是对皇权的严重威胁,故需废除。废除丞相后,君主大权独揽,形成没有限制的绝对权力,容易造成极端专制和腐败,所以黄宗羲的说法有道理。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的建立?措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汉代的地方行政制度;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丞相的废除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西周贵族集团的等级序列正确的排列是 A.周王—卿大夫一诸侯一士 B.周王—大夫一士一诸侯 C.周王—卿—诸侯士 D.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西周的天子分封同姓宗族和功臣为诸侯,以为藩屏。诸侯的君位世袭,在其封地内拥有统治权,但对天子有定期朝贡和提供军赋、力役等义务。诸侯对下属再进行分封,形成“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的等级序列。故选D。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
本题难度:困难
4、综合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6分) 材料一 与分封制相适应,商周的官员选拔采用“世卿世禄制”。三代(夏商周)时期治理国家的统治者是贵族……从诸侯到士,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世代为官…… 春秋时期,随着兼并战争的进行,秦、楚等国都在新占领的地方上设立县和郡,作为新的行政建制。一般县在中心区域,郡在边远地区。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郡县长官由君主任免,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 ——摘编自张恺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材料二 汉代行政区划图(局部)
 材料三 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分析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有何重要意义。(2分) (2)材料二中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有何弊端?(4分) (3) 据材料三,概括行省制的主要特点。(4分)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简析元朝行省制度影响。(4分) (4)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演变的主要趋势。(2分)
参考答案:(1)意义: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2分) (2)郡国并行制。(2分) 弊端: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削弱了中央集权。(2分) (3) 特点:行省是元朝地方常设行政机构;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权力受中央节制;权力较大;行省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答两点即可得4分) 影响: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分) (4)地方势力不断削弱,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2分)
本题解析: 试题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和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再现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世卿世禄制”根据出身的高低贵贱来兼任政府职务,“秦、楚等国郡县的长官,不再是世袭领主,而是由君主委派官员直接管理,对君主负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取代贵族领主的职业官僚”。根据材料分析可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彻底打破了世卿世禄制,使贵族政治转化为官僚政治。 (2)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和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再现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仔细观察图片,在齐郡、北海郡、济南郡的周围,还有淄川国、高密国、胶东国的存在,根据汉代行政区划图分析,汉代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国并行制,其弊端导致地方权力过大,削弱了中央集权。 (3)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和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再现再认历史知识的能力。“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根据材料分析就可以概括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行省制有利于加强了中央集权,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4)本题考查学生提取和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材料一体现的是秦朝郡县制取代分封制,材料二是汉代的郡国并行制,材料三是元朝的行省制,结合这些地方行政机构的特点和作用,可以分析出来中国古代中央与地方关系演变的主要趋势是,地方势力不断削弱,中央不断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管理。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郡国并行制;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行省制;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哪个朝代建立之初,既实行分封诸侯,又实行郡县制:( ) A.秦 B.周 C.西汉 D.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