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答题模板《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答题技巧(2020年最新版)(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图片信息的能力和对教材识记能力。根据材料“ 同姓不婚”的原则可知,鲁国、晋国和燕国都是姬姓,排除ABC,所以答案选D。宋国是中国西周时期的一个诸侯国,公爵,国君子姓,位于今河南商丘一带,为周朝三恪之一、春秋战国十二诸侯之一。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学者余英时指出:科举不是一个单纯的考试制度,它将社会结构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形成一个多面互动的整体,一直发挥着无形的统合功能。“统合功能”在政治上的主要作用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科举考试集中于文学体裁和儒家正统观念,最后的结果是形成一种制度,为中国提供了一种有效稳定的行政管理。“统合功能”政治上加强中央集权;思想上保证儒家思想成为主流(正统);文化上维护文明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科举制作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把选官的权力收回中央,其主要的目的是扩大统治基础,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B项符合题意,因此选择B。A项只是在思想上的作用;C项是科举制的特点;D项不是科举制的主要作用,其最终也是为B服务。
考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演变·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科举制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明太祖废丞相,主要是由于
A.强化君主专制的需要
B.丞相贪婪暴戾,扰乱朝纲
C.设立中书省,丞相失去存在必要
D.丞相平庸无能,形同虚设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明太祖朱元璋鉴于历史上丞相“专权乱政”、妨碍皇帝行使权力的教训,正式下令罢除丞相职位,使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并且明确宣布成为定制。这也就强化了君主专制。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明朝废除宰相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16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雍正五年十二月)谕兵部:向来云贵川广以及楚省各土司,僻在边隅,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互相仇杀,争夺不休。而于所辖苗蛮,尤复任意残害,草菅民命,罪恶多端,不可悉数。是以朕命各省督抚等悉心筹画,可否令其改土归流,各遵王化。
——《世宗宪皇帝实录·卷六十四》
材料三 2001年2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修改案。……对于一贯积极主张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利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能够在基本法中鲜明地提出民族自治区域要对内实行各族居民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对外加入全国统一的经济体系和市场,并且提出促使少数民族吸收国家主流文化的主张,不啻为一个革命性的变化。
——王柯《国民国家与民族问题》
(1)依据材料一,指出平定六国后秦朝疆域扩大的两个主要区域。任选其中一个区域,根据所学知识概述秦朝加强对其控制的主要举措。(4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雍正帝实行“改土归流”的原因。联系所学知识,指出清朝边疆政策的基本原则。(8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我国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的意义。(4分)
参考答案:
(1)岭南地区、西南夷地区;(2分)
岭南:置郡,实施军事镇守和行政管理(或开辟了连通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灵渠);西南夷地区:在部分地区任命官吏(或开辟“五尺道”)。(任选其一2分)
(2)原因:土司残害所辖人民,扰乱地方秩序;为加强中央集权,推行中央政令;(4分)
基本原则: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笼络各民族的上层分子;大事集权,小事放权,因地制宜进行行政管理。(4分)
(3)经济上有利于形成全国统一市场,加速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政治上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文化上有利于加强对多元一体文化的认同。(三点写到两点得4分)
本题解析:第(1)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与获取信息、解读的能力。回答时首先要分析两幅图片的具体内容及其差别,再联系所学可知其扩大的区域主要在岭南和西南地区。结合所学秦巩固统一的措施分析回答主要举措。
第(2)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材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回答时注意结合所学及材料“……向来云贵川广以及楚省各土司,僻在边隅,肆为不法,扰害地方,剽掠行旅,且彼此互相仇杀,争夺不休。而于所辖苗蛮,尤复任意残害,草菅民命,罪恶多端,不可悉数。……”归纳原因。联系所学的这一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特点回答原则。
第(3)问,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分析与认识。回答时注意结合所学及材料“……对于一贯积极主张通过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少数民族利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来说,能够在基本法中鲜明地提出民族自治区域要对内实行各族居民在政治权利上的平等、对外加入全国统一的经济体系和市场,并且提出促使少数民族吸收国家主流文化的主张,不啻为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归纳总结意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确立?巩固统一的措施;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清代君主专制统治的加强?措施;现代中国民主政治的建设?三大民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是天下的共主,是贵族们的集体统治,而秦汉以后的皇帝则是独主,是皇帝一个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所以,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本题难度:一般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试卷《毛泽东、邓小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