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省级导航 | |
|
|
高考历史知识大全《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考点预测(2020年押题版)(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1691年出版的《论语》英译本”、“这位哲学家的道德是无限辉煌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选项:A项表述本身错误,不符合明清时期的史实,明清推行思想专制,对外闭关锁国,排除A;C项,近代“西学东渐”时期,表述错误,不符合题干时间“1691年”排除C;D项表述是无关项,题干没有涉及宗教改革内容,排除D。B项表述客观,符合史实和题意。故,本题正确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明代后期出现的反对封建思想的著名思想家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明清时期,中国进入封建社会后期。封建制度日趋没落,资本主义萌芽已经产生并缓慢地发展。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产生,首先在思想界里被敏感地反映出来,出现了一批反对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腐朽统治的思想家,而作为先锋的正是李贽。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顾炎武在《日知录》一书中提出了“亡国”和“亡天下”两个概念,其中“亡天下”的确切含义是 |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属于概念型选择题。顾炎武认为,封建国家的统治出现危机是"亡国",是统治者关心的事情,而人民生活困苦、社会动荡倒退是"亡天下",是每个人都应该关心的。A不符合顾炎武的观点;CD是顾炎武“亡天下”概念的具体表现之一,B符合题意。
考点:顾炎武
点评:概念型选择题此类选择题主要考查对历史概念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或对历史事实正确的表述,设计者惯用的迷惑考生的手法,就是在备选项的遣词造句上做手脚,或偷梁换柱,或以偏概全,或鱼目混珠,或以本代末。其在题干中多提出一个基本概念,选项多是立足于对历史概念内在规律和本质的把握。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汉朝建立之初,大臣陆贾经常给刘邦讲儒家经典,刘邦很反感,认为自己的天下“马上得之,安事《诗》《书》”;陆贾反问:“居马上得之,宁可以马上治之乎?”刘邦听后认为很有道理,于是让陆贾撰写《新语》,讨论“行仁义,法先圣”的道理。这反映了当时
A.儒家思想已成为统治思想
B.有人主张用儒家治理社会
C.军事无益于维护国家统治
D.《诗》《书》已成为统治工具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学的发展。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刘邦在大臣陆贾建议,开始重视儒学,“讨论“行仁义,法先圣”的道理”;汉武帝时儒学成为统治思想,A项是错误的;CD不符合材料。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的发展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下列选项内容和汉朝著名思想家董仲舒的新儒学有直接关系的是
A.“举贤良对策”
B.“君权神授”
C.“性善论”
D.“克己复礼”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西汉时期,董仲舒把道家、阴阳五行家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而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董仲舒为了适应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了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为了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B项符合题意;A是汉武帝选拔人才的方式;C是孟子的思想;D是孔子的主张。
考点:董仲舒的新儒学
点评:儒家思想为什么能够在汉朝受到重视?
西汉初年,奉行黄老之道,无为而治,与民休息,政治气氛宽松,各派思想得以复苏。但是,政治上的统一,要求思想上的统一与之相适应,迫切要求一种为政治统一作出理论上的解释的学术思想。而法家思想在秦朝的滥用,已经造成严重的恶果。所以,只有温和的儒家思想适应当时社会的需要,且此时的儒家思想已是糅合了道家、阴阳五行家、甚至部分法家思想的一种与时俱进的新的思想体系。这就是儒家思想能够在汉朝受到重视的原因。
本题难度:简单
【大 中 小】【打印】 【繁体】 【关闭】 【返回顶部】 | |
下一篇:高考历史答题技巧《历史上的重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