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中说:“1933年《申报月刊》发行‘中国现代化问题’特辑专号,征文中(26篇文章)认为中国现代化应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观点非常少,绝大多数人主张走受节制的资本主义或非资本主义道路。”产生上述认识主要是因为当时(? )
A.南京国民政府政策倡导
B.资本主义在中国发展举步维艰
C.西方经济危机危害严重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场史无前例的经济危机,这场经济危机席卷了整个世界,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同时也促使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产生了强烈的质疑,上述材料所述现象即是此种情况的反映,所以答案选C,A项说法错误,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B项是上述现象产生的结果而非原因,D项说法不够准确,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有了广泛传播,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被广为接受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
点评: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爆发了一次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这次危机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带来空前的灾难,但与此同时也将资本主义社会引向了另个一更高的发展阶段。高考对其的考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爆发的社会背景及其表现;②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的特点及影响;③传统“自由放任”政策失败的原因及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下图反映了中国4万亿元的投资计划的巨大作用,除此之外4万亿元投资主要投向重大基础设施,还有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增加就业的巨大作用。在1929年经济危机过程中,美国也采取类似的措施是

[? ]
A.推行“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
B.整顿银行,成立联邦储蓄保证公司
C.奖励农民压缩产量,调整生产结构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罗斯福在实施“新政”时曾说:“我们到底有没有实质的进步,不在于富人更富,而在于贫穷的人也能有足够的生存来源”。据此理解正确的是(?)
A.评价社会进步的根本标准是穷人具有足够的生存资源
B.罗斯福认为富人更富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
C.富人更富是贫困增加的根源
D.罗斯福认为民生问题是社会进步的重要问题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该题关注经济危机时期的民生问题,通过典型材料考查考生提取有效信息能力和理解能力。从题肢的设计技巧来看主要采用了偷换概念的错误类型,有利于学生增强该类错误类型的辨析能力。A项中生产力的发展是社会进步的根本推动力,也是社会进步的主要标准之一。B、C项是对题干材料的误读。罗斯福这句话的核心含义在于要关注民生。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罗斯福新政对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深远影响在于
A.掀起了第三次科技革命
B.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的先河
C.平衡了工人与资本家之间的利益
D.保障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稳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罗斯福新政是对此前自由放任的校正,他利用国家力量干预经济影响深远。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罗斯福实施新政后,有人说美国的经济中心已华尔街转移到华盛顿。其含义是(?)
A.计划经济取代了市场经济
B.金融巨头在危机中破产
C.私人资本主义受到限制
D.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加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华盛顿为美国的政治中心,寓意政府对经济的干预加强。罗斯福新政的特点与实质: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的前提下,以立法的形式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干预,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自我调节。
点评:罗斯福新政到底“新”在什么地方?
(1)新的理论和政策——凯恩斯主义,罗斯福新政是对凯恩斯主义进行的大规模实践。
(2)新的特点,即尽量避免采用国有化形式而力图保持资本主义的自由企业制度,同时也采取了一些有利于工人和小生产者的措施,以缓和国内阶级矛盾。
(3)新的起点。罗斯福新政实际上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把美国的私人垄断资本主义迅速推向美国式的、非法西斯式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正是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反作用的具体体现。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