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欧盟与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合组织的不同点是?
A.各区域范围内的国家生产力与分工发展的产物
B.既是区域性经济集团,又有政治联盟的性质
C.典型地反映了世界经济的区域集团化趋势增强
D.说明经济相互依赖加深,导致保证经济稳定联系的相关组织产生
2、判断题

右图是著名画家张乐平于20世纪50年代画的《跃!跃!跃!》。它反映了(?)
A.土地改革运动兴起
B.三大改造完成
C.大跃进运动兴起
D.人民公社化运动兴起
3、判断题 有人把春秋战国时期比拟为“第一次五四运动”,认为是“社会的转变”促成了这一时代的“百家争鸣,群花怒放”。这一时期“社会的转变”不包括
A.分封制崩溃,井田制瓦解
B.各种政治力量异常活跃
C.各种思想交相辉映
D.中央集权制度已经确立
4、判断题 有人认为“中国内部各派军阀的矛盾和斗争,反映着帝国主义各国的矛盾和斗争。故只要有各国帝国主义分裂中国的状况存在,各派军阀就无论如何不能妥协,所有妥协都是暂时的。”这种观点正确吗?试以1916年—1930年中国近代史的有关史实加以说明。
5、判断题 (12分)在历史进程中,法制与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孙中山“五权宪法”的表现形式是五权分立,即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考试权和监察权“五权分立”。“五权宪法”是以“人民有权,政府有能”的权能分开说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从权能分开说的内涵看。是把国家的大权一分为二。一个是“政权”,一个是“治权”。政权即为“权”,是“管理政府”的力量,这个“权”由人民来掌握;“治权”即为能,是政府自身的力量,这个“能”应当是有能的人组成的政府掌握。孙中山认为,只有这样将“权与能”分开,才可以做到“人民有权,政府有能”。又根据革命发展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治国措施,保证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分阶段、按步骤进行。
材料二? 民国(国)初颁布了《商人通例》.《公司条例》.《证券交易所法》等法规,涉及生产、交换、分配、消费和政府管理等领域。在全国工商会议上,工商界代表对公司注册章程、商标法、商会法等提出了许多建议和要求,工(农)商部在制订相关法规,时均有所采纳,并在参考西方有关法规的基础上,较多地注意了本国状况。
——摘编自《民国初期的经济法制建设》
材料三: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54年这五年时间里,人民民主政权在全国各地普遍建立并得到巩固。从1949年起国家进行了为期三年的国民经济恢复和发展工作,到1952年,我国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根本好转,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了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
义类型的宪法。
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孙中山“五权宪法”的思想特点及性质。(4分)
(2)归纳材料二所反映的民国初期经济立法的特点(3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制定1954年宪法的有利条件及历史作用。(5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