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洛米拉农书》记载为4~5倍,据十三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3倍,而从《齐民要术》看,我国六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24~200倍,麦类则为44~200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A.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B.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C.水利灌溉技术先进
D.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地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题干中中国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的比例比西欧高几倍或几十倍,原因就在于中国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使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故选A项。B项说法正确,但是材料的中心意思是说古代农业经济的精耕细作的特点提高了产量;C项不是主要的原因;D项是材料意思的重复。
考点: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点评:古代农业经济有三个特点需要把握:以种植业为主,以家畜饲养业为辅;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男耕女织,自给自足。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小农经济的特点也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围绕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到孔家店”的口号,某班学生展开评论。你认为下列评论不妥当的是
A.这一口号体现了对东西方文化的理性认识
B.其本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文化
C.有积极作用但也有一定片面性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思想的思想解放斗争。它动摇封建思想正统地位;人们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民主和科学的思想得到弘扬;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对待东西方文化认识不够理性,存在绝对肯定、否定的偏向,如对西方的民主、科学思想绝对肯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绝对否定。故选A。
考点: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点评:新文化运动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思想解放运动,它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猛烈批判封建旧文化、旧思想、旧礼教,大力倡导新文化、新思想和新道德,打破了传统的精神枷锁,极大的鼓舞了人们,特别是广大青年探求真理的热情,也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但是在新文化运动中部分知识分子忽视甚至否定文化的传承性和民族性,存在着绝对化、简单化的倾向。
本题难度:困难
3、选择题 据《宋史》记载;“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辽界灾荒严重,不断到宋境籴粮,雄州一次出官仓2万石,贱价以粜。”此种贸易属于
A.朝贡贸易
B.民间贸易
C.榷场贸易
D.对外贸易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关于西周宗法制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的制度?
②按照西周宗法制的规定,大宗和小宗的地位是平等的?
③大宗和小宗关系是相对的?
④西周宗法制把“国”和“家”密切地结合在一起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宗法制,在其内容中大宗和小宗是相对的,地位不是平等的,是依靠血缘关系维系统治的手段,所以正确的是A项,BCD错误。
本题难度:困难
5、选择题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产生的新兴工业不包括
A.石油化工工业
B.电力工业
C.汽车制造业
D.煤炭开采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A.石油化工工业、B.电力工业、C.汽车制造业都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兴起的成就;D.煤炭开采业是第一次工业革命兴起的产业,故此题应选D项。
考点:第二次工业革命
点评:第二次工业革命进程:
(1)德意志科学家西门子制成发电机(1866年),比利时人格拉姆发明了电动机;电力开始带动机器,成为影响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新能源。
(2)长距离输变电技术的日益成熟,电力被广泛应用。
(3)使用电力新发明的不断涌现:爱迪生发明电灯以及电话、电车、电影和无线电报的出现,说明人类社会进入了“电气时代”。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