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15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按照大久保利通的殖产兴业计划,政府直接从西方拿来了法国式的缫丝场、德国式的矿山冶炼厂,英国式的军工厂。除了购买机械,政府还聘请了大量国外技师。……迅速向工业化迈进的日本,在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开始模仿西方的生活方式。公历取代了农历,元旦取代了春节;天皇带头吃起了牛肉,官员们穿上了燕尾服;理发馆的生意开始忙碌起来,男人们剪掉发髻,修剪成西式短发。有一首打油诗这样形容:“敲敲短发蓬松的天灵盖,文明开化的声音就响起来”。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二?日本文化像洋葱头文化,这种形象,可以让我们非常清楚地看到日本文化的一种状况,它像洋葱头一样,剥开一片,剥开一片,最后想要找日本文化的核,没有。
——《大国崛起》解说词
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日本学习西方突出表现在哪些方面?(6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日本文化没有“核”?(9分)
2、判断题 (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五条誓文》一.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二.上下一心,大展经纶;三.官
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四.破例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五.求
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
——1868年日本天皇颁布《五条誓文》
材料二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放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
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
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对被侵略地区而言,……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要继续生存,
就必须进行变革。……在这些国家,由于“传统”和“变革”之间力量对比配置不同,各自
的社会、文化态度不同,因此现代化的道路不同,发展的速度也不同。
——钱乘旦《再论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所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8分)
(3)改革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上述两国改革都
遇到这个难题。请运用你所学知识谈谈中日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4
分)
(4)据材料三并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上述两国改革对现代化发展有何不同影响?(4分)
3、判断题 在世界现代化的潮流中,日本提出“脱亚入欧”。对“脱亚入欧”的正确理解是?
A.日本经济发达后变成了欧洲国家
B.日本经济发达后加入了欧洲联盟
C.日本学习欧洲,成为工业化国家
D.日本像欧洲国家那样不断向外扩张
4、判断题 (14分)日本的明治维新,推动了日本的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同时也保留了一些封建残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战争结束后,华盛顿坚决地辞去了大陆军总司令的职位,并拒绝了一些军官希望拥立他做国王的建议。1787年在华盛顿的主持下,对如何建立一个有权威的联邦政府制定了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二 正是由于自由民权运动的激化,使明治政府意识到必须制定宪法设立国会,否则政府本身很可能被推翻。1889年由伊藤博文起草的《大日本帝国宪法》颁布实施。《帝国宪法》在巩固明治维新成果的同时,借助日本传统中对天皇的尊崇,以法律的形式确认天皇神圣不可侵犯,并拥有统帅军队以及对外宣战等一切大权。
——摘编自《大国崛起》
材料三 具有“先进”思维的人士,略分二类,一为“立宪派”(呼吁实行君主立宪的政治精英),一为“实力派”(以袁世凯、张之洞为代表的封疆大吏)。“立宪派”认为,日俄战争(1905年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而在我国东北进行的一场战争,日本取胜。)不仅仅是“军队之竞争”,更是“政治之竞争”。日俄战争结束不久,清廷便派五大臣出洋,周游列国,考察宪政。
——摘编自《南方都市报》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美日两国宪法对国家的权力的分配上有何不同之处?(4分)造成美日两国这种不同的原因有哪些?(6分)
(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日俄战争是“政治之竞争”?(4分)
5、判断题 下列符合日本明治维新背景的表述是 ?
①社会各阶层对幕府强烈不满?②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入侵 ?
③工业革命已在日本深入开展?④倒幕运动推翻了幕府统治?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