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近代中国在20世纪初,处于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中国民主革命实现了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这是诸多历史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1).“诸多历史因素”指的是哪些因素?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
(2).这种“诸多历史因素的共同作用”对中国历史产生了什么影响?
参考答案:
(1).因素:一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为实现革命转折打下了经济和阶级基础.十月革命使中国革命战争成为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的一部分.新文化运动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思想,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无产阶级开始领导革命.农民阶级的平均主义、资产阶级的改良和共和国方案都有行不通,领导中国革命的重担历史潮流地落在无产阶级的身上。最主要的因素: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无产阶级队伍迅速壮大和斗争的发展。
(2).这种“诸多历史因素的共同作用”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
本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中国民主革命实现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的历史条件及历史影响的分析和概括能力。要回答第一问,首先要弄清“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这两个概念,而对于革命性质的确定主要决定于革命的领导阶级、革命纲领等因素的综合。然后从经济、政治(阶级)、思想、中国革命所属的世界革命范畴以及此前中国各主要阶级在中国民主革命中探索及其结果来进行分析和概括。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既然要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来思考。回答第二问时,主要从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来考虑。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53~1956年我国农村实行合作化的主要原因是
A.丸封建土地制度严重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B.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C.一些领导人主观认为公有化程度越高,就越能促进生产力发展
D.党中央正确总结苏联经验和本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A项错误,当时已土改,封建土地制度已废除。C项是“大跃进”、人民公社化时期的认识。D项应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B项为正确答案,合作化是集体化,目的是要解决小农问题。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大地上曾流行这样的口号:“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该口号不能反映当时
A.个人崇拜盛行
B.强调阶级斗争
C.社会秩序混乱
D.执法公正严明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题干反映的是发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文化大革命”。A、B、C三项都符合“文革”时期的史实,只有D项不符。
点评:关于“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命题主要集中在:(1)再认再现“文化大革命”对其民主法制的践踏的史实或对相关历史材料作出正确解读;(2)从“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中吸取历史教训。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曲线图和历史绘画都有助于我们更直观地了解历史,但是如果绘制失当的话,反而可能会让我们误解一段历史。著名油画家董希文1952年创作的油画《开国大典》曾因种种政治原因而饱受磨难,屡遭改动,图3、图4 是遭改动的油画局部。1979年,中国革命博物馆征得上级同意,决定将《开国大典》恢复原貌,图5是恢复作品的局部。中国革命博物馆将《开国大典》恢复原貌的历史背景是 ( )
?
?
图3?图4?图5
A.粉碎“四人帮”,标志着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B.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事求是”、“尊重历史”的原则得到广泛认同
C.刘少奇恢复了名誉,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D.党中央通过了《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恢复油画原貌是在1979年,发生在1980年刘少奇平反,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之前,故C、D不选。而A则是标志性判断错误,进入新时期的标志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东坡志林》是苏东坡随手写下来的文字,他曾记载:“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这说明在北宋时期就出现了“尊刘贬曹”的现象,那么这种现象可能与下列哪一思想的影响有关:
A.“天人感应”
B.仁政
C.理学
D.“经世致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