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经历腥风血雨,第一次世界大战终于落下帷幕。然而,即将到来的世界是什么样子?甲、乙两同学对此各有不同的看法。
甲同学说:战争已经永久的结束了。真正持久的和平已经来临。你们看,各国不正在为争取和平而努力吗??
(1)如果你站在甲同学的立场上请用史实说明之。(7分)
乙同学说:战争没有结束,新的世界大战已悄悄拉开帷幕!
(2)假设乙同学说的有道理,你能为他取证吗?(8分)
参考答案:(1)①建立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调整各大国之间的关系,使欧洲亚太地区基本维持一个较为和平的国际环境,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3分)
②建立国际联盟,以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2分)
③签署《非战公约》,主张用和平手段解决国际争端,限制国家的战争权。(2分)
(2)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加深了战胜国之间、战胜国和战败国间的矛盾,尤其为德国和日本埋下了发动世界战争的祸根;战胜国的宰割激起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反抗斗争。(3分)
②一战后,德、日、意等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日趋升温。(2分)
③资本主义国家为摆脱1929—1933年经济危机,进行激烈的市场争夺,矛盾一步激化;为摆脱危机,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对外侵略扩张,形成欧、亚战争策源地。(3分)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一战后的国际形势。第(1)问依据材料可知主要考查战后为维持世界和平所采取的措施。第(2)问主要考察战后一些实质性的问题没有解决好必然会引发新的战争。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据统计,自1961年1月到1963年6月,全国职工减少了1887万人,城镇人口减少了 2600万人,吃商品粮人数减少了2800万人。这一时期国家精简城镇人口的主要目的是
A.应对严重的经济困难
B.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
C.开展“人民公社化”运动
D.贯彻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精神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推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 1958年开展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 BC时间上不符; 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忽视客观经济规律,轻率的发动大跃进等运动,造成1959-1961年三年经济困难难,针对这个情况,党中央提出 “八字”方针,内容包括:1、调整农村的生产关系和有关政策,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发还自留地,开放自由市场。2、减少城镇人口,精简职工。3、压缩基本建设规模,缩短重工业战线,充实轻工业,保住重点项目。4、节减财政支出。5、稳定市场物价,对部分消费品实行高价政策。6、改善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加强专业协作。7、制定适合当时情况的有关教育、科学、文艺等方面的各项具体政策。
因此选A。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可口可乐公司通过实施垄断战略,使其饮料、浓缩液在中国的市场份额达到70%,形成显性的垄断地位,不少的民族工业因此破产倒闭。下面这幅漫画猛烈抨击可口可乐的全球扩张,认为第三世界国家的人们在饮用可口可乐的时候,他们口袋里的财富也同时源源不断地被美国人吸走了。?
参考答案:错误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周恩来总理强调,为了抵抗美国的侵略和威胁,同苏联结盟是必要的,但是“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对于各国因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与分歧,鲜明地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说“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这说明?
A.在中苏结盟时期,我国的外交政策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
B.与苏联结盟,是抵抗美国对中国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
C.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新中国外交的根本保证
D.“求同存异”是我国处理与亚非国家关系的基本原则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根据题干“不能把自己的党和国家的独立性丢掉” “求同存异”可见是强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不对,错在“与苏联保持高度一致”;B不对,抵抗侵略与威胁的根本保证是综合国力的强大;D不对,我国处理对外关系的基本原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
点评:新中国在建国初期,面对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积极开展外交活动,克服重重困难,取得一系列外交工作新成就,开拓出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新中国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国际舞台,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国家的联系,促进了同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古人期待“天下士者皆欲立于王之朝,耕着皆欲立于王之野,商贾皆欲藏于王之市,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天下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其若是,孰能御之?”的境界。则需
A.实行“无为”而治
B.实行仁政
C.知人善任
D.采取远交近攻策略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