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包括恢复受战争破坏的经济,使生产设施回复到和平时期的需要。”上述材料应出自
A.《欧洲联盟条约》
B.《布雷顿森林协定》
C.《罗马条约》
D.《关税及贸易总协定》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文字“通过使投资更好地用于生产事业的办法以协助会员国境内的复兴与建设,包括恢复受战争破坏的经济,使生产设施回复到和平时期的需要。”描述的内容应归属美国推行的“复兴欧洲经济的计划”即马歇尔计划,所以这一内容当然也归属于以美国为主导的战后布雷顿森林体系,故答案选B,A C D三项不符合上述题意特征。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第一次柏林危机虽然没有引发新的战争,但致使苏联在东、西柏林之间竖起了柏林墙。”这句话中划线部分应改为
A.德国的分裂成为定局
B.苏联切断西德和柏林的水陆交通
C.东西方冷战成为定局
D.美国切断西德和柏林的水路交通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山东省济南市2009届高三上期末考试,历史,28) (13分)加强国际金融合作,日渐成为人们的共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44年夏,美、英、中等44个战时盟国的代表,在美国的布雷顿森林召开会议,建立了战后新的国际货币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材料二?为共同解决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协调经济政策,重振西方经济,1975年11月在法国的倡议下,第一届西方主要工业国(包括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首脑会议在法国的朗布依埃举行,会议议程“涉及世界经济危机的所有经济问题”。1976年的第二次首脑会议加拿大总理应邀出席,此次会议确定了每年一次的首脑会议轮流在各参加国召开,七国集团正式形成。(1998年俄罗斯正式加入,七国集团发展为八国集团。)
材料三? 20国集团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框架内非正式对话的一种机制,成员包括:八国集团成员国、作为一个实体的欧盟、以及中国、巴西等11个发展中国家。创立20国集团的建议是美国等西方七国的财长们于1999年6月在德国科隆提出的,目的是让有关国家就国际经济、货币政策举行非正式对话,以利于国际金融和货币体系的稳定。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构成及特点。(3分)该体系对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有何影响?(2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西方七国集团成立时面临怎样的“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2分)法国为何能倡导并促成西方主要工业国首脑会议的召开?(4分)
(3)材料三中“二十国集团”的成立,反映了怎样的世界发展趋势?(2分)
参考答案:
(1)构成: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特点:以美元为中心。(3分)
影响:在有利于美国经济扩张的同时,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恢复和发展。(2分)
(2)经济:滞胀;货币: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2分)
原因:包括法国在内欧共体的发展;美国经济霸主地位动摇。(4分)
(3)经济全球化;政治经济多极化。(2分)
本题解析:
〖解析〗本题难度不大,第(1)问再现教材基础知识回答;第(2)问要注意材料中的世纪“1975年”,联系教材分析“世界经济和货币危机”应指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滞涨,布雷顿森林体系瓦解;第(3)问认识经济全球化和政治多极化的趋势。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1947年,为降低关税,实现国际贸易自由化,中美等国签署了
A.《北美自由贸易协定》
B.《罗马条约》
C.《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D.《建立世界贸易组织协定》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美国曾利用最惠国待遇原则的例外,取消过波兰的最惠国待遇;许多缔约国也常利用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的例外,大量采用非关税壁垒的措施。”该材料认为关贸总协定存在的弊端是
A.未起到国际经济组织的作用
B.规则不严密
C.不具有法律约束性
D.被美国操纵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数量限制是非关税壁垒的主要形式,是指一国政府在一定期限内规定某种商品进出口数量的行政措施。除了保护关税作为惟一的保护手段,关贸总协定一般禁止数量限制,但是有三种例外情况。材料中,例外情况的滥用,说明关贸总协定无法起到促进贸易自由化的应有作用,A项正确。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