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判断题 罗斯福认为:社会进步的标准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得到足够的保障”。为此,美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有
①大力举办公共工程 ②广泛实行以工代赈 ③建立社会保障体系 ④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 ]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据《光荣与梦想》一书记载: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在纽约的美苏贸易公司,平均每天收到350份要求移居苏联的申请书,有一次该公司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到10万人之多,包括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推行新经济政策
B.罗斯福新政的实施
C.苏联国民生产总值超过美国
D.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依据题干时间20世纪30年代初以及材料中“有一次该公司登广告招募6000名熟练技工,报名应聘的竟达到10万人之多,包括化学家、教员、牙科医生等”的信息说明失业人数比较多,应该是大危机时期,故本题选择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美国政府于1933年创立民间资源保护队,从事诸如森林防护、植树造林、水土保持、历史景点维护等工作,每名队员每月可得30-45美元工资,高峰期的1936年,拥有队员达50万人。美国政府这一行动,实质上是一种
A.“以工代赈”方案
B.社会救济计划
C.产业振兴规划
D.“新边疆”设想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1933年罗斯福在美国上台,实行新政应对危机,题干反映的是新政中推行“以工代赈”,建立专门政府机构,兴办工程,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序。因此A符合题意。B是表面现象;C与题干无关;D是肯尼迪总统时期提出。
点评:材料型选择题就是以文献、图表等材料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选择题。试题选材广泛,设置新情景、新问题,以考查学生运用基础知识和利用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材料的类型分有:文字型材料和图表型材料。从材料在试题中的位置来划分有:一是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新情景,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二是以材料作为备选项,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14分)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近现代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关系大多数社会成员利益的重大民生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本法案旨在增进公共福利,通过建立一个联邦的老年救济金制厦,使一些州得以为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以及其他诸项目的。? ——(美国)社会保险法(1935年8月)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是什么?结合二战后相关史实说明其影响。(4分)
材料二? 1980年,美国通货膨胀率接近10%,有25%的企业开工不足。里根上台后,……要求政府、企业主和雇工三者共同承担社会保障基金来源,并鼓励私人企业投资保障行业,提倡由“福利国家”过渡为“福利社会”。?
——陈宝森《美国经济与政府政策——以罗斯福到里根》
材料三?前苏联的社会保障由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两部分组成。政府和企业缴纳保险费,公民则免费享受社会保障权利。?
——汪宁《苏联社会保障对象的界定及其理论依据》
(2)据材料二、三指出,前苏联社会保障与里根时代美国社会保障在内容方面的主要差异,并说明造成这种差异的经济体制因素。(4分)
材料四?负责健康与工作的国家顾问达梅·卡罗尔·布莱克发布过一份关于疾病与工作能力丧失间关系的救济金体系报告。……“我们曾经到过一些地区,有一些家庭三代人从来没有工作过。如果你的祖父和父亲从来都未曾工作过,你怎么可能会认为工作是一件正常的事情呢?我认为,这会对孩子造成可怕的影响……从未工作过的十几岁单身母亲极有可能养育出懒于工作的孩子。”
这份报告将提出警告:诸如抑郁这类精神健康疾病所带来的病休、低下的生产率和额外的社会关注会给国家经济带来难以忍受的400亿英镑的负担。
这份报告的内容还将包括:在5岁至l5岁年龄段的人群中,父母都没有工作过的孩子赢心理疾病的几率差双职工家庭的孩子的5倍.
(3)据材料四归纳西方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的主要问题。(3分)
(4)综上材料,就社会保障制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3分)
参考答案:(1)目的: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进公共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影响:为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提供范例。(4分)
(2)差异: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不同,前者完全来自政府;后者则由政府、私人(雇主和工人)共同承担。
原因:前苏联实行的是公有制基础上的计划经济体制,美国是建立在私有制基础上的市场经济体制。(4分)
(3)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造成国家难以承受的财政负担:国民心理疾病加剧。(4分)
(4)恰当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社会发展。社保制度应与生产力水平适应;社会发展与社保制度相互促进,互相影响。(2分)
本题解析:(1)从材料一中“老人、盲人、受抚养的和残疾儿童提供更为可靠的生活保障,为妇幼保健、公共卫生和失业补助法的实行做出妥善的安排;同时,旨在建立一个社会保险局;提高收入”可以看出,美国颁布《社会保险法》的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稳定社会秩序,增进公共福利,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发展。美国的这一干预经济的做法为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福利国家”提供范例。(2)苏联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美国实行的是市场经济体制,这导致了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不同,前者完全来自政府;后者则由政府、私人(雇主和工人)共同承担。(3)西方的高福利制度在缓解社会矛盾的同时却加重了政府的负担,也不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4)根据以上材料可以看出,每种体制都有自己的弊端和积极方面,这就使我们认识到恰当的社会保障制度有利于社会发展。社保制度应与生产力水平适应;社会发展与社保制度相互促进,互相影响。
点评:社会保障制度是有效缓解社会矛盾、增加开支、扩大消费的重要手段,但是要与自己国家的国情和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解答此题关键是掌握自罗斯福新政开始大规模干预经济以来西方世界社会福利制度发展的史实和影响。此外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的其它手段也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早在1933年底,经济形势刚有好转的时期,就已有人怀念自由市场经济,一位国会议员甚至在纪念林肯诞辰的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正在成长,他已使希特勒、墨索里尼十分妒忌,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已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大国崛起·美国》)这位国会议员的主旨是
A.讽刺希特勒、墨索里尼独裁
B.肯定罗斯福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借纪念林肯诞辰之机讽刺挖苦
D.批评罗斯福扩大了联邦政府权力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