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13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中国古代的重大改革都是以土地革命为核心内容的,这些改革措施都大大推动了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历史的发展。请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各次重大改革解决土地问题的主要措施和各自历史作用,(9分)并简要综合分析这些改革把土地改革作为核心内容的共同原因。(从国情、目的分析)3分)
 
	        2、判断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0分)
有学者认为商鞅变法能够成功纯属侥幸,因为商鞅根本不讲变法策略,一味采用强制手段推行新法。阅读下列材料:
商鞅变法之前,秦人的尚武精神广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的重要表现就是私斗成风。经过商鞅变法,引导人们在对外战争中争取功名爵禄。杀敌立功,成为秦人追名逐利的基本手段,……从而大大提高了秦国军队的士气和战斗力。
秦人重功利、轻伦理的价值观,表现在斤斤计较于个人利益、轻视道德修养等方面,商鞅对此加以改造,提出实力是一个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他以重刑厚赏的严密措施,把人民的力量集中到“农战”方面来。在秦国的文化传统中,宗法观念相对淡薄,商鞅利用这一点,对反对变法的太子势力严厉镇压,限制和削弱贵族的世袭特权,推行郡县制和官僚政治,建立君主的绝对权威。
(1)概括材料中涉及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3分)?
(2)从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商鞅变法并非不讲策略的蛮干,依据材料概括出商鞅变法“策略性”的表现。(7分)
 
	        3、选择题  在穆罕默德·阿里改革中,他首先着手打击的势力是
A.马木路克
B.长老阶层
C.外国势力
D.封建主的势力
 
	        4、判断题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北魏王朝于孝文帝太和十七年(公元493年)“定迁都之计。十八年“二月甲辰,诏天下,喻以迁都之意。十二月壬寅,革衣服之制。”十九年“六月己亥,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丙辰,诏迁都之民,死葬河南,不得还北。于是代人南迁者,悉为河南洛阳人”。二十年“诏改姓为元氏”。并任用南朝儒士制定礼乐制度,仿效南朝建立士族制度,同汉族通婚。
——《北朝时期龙门石窟与洛阳历史文化》
(1)根据材料概括孝文帝的汉化措施。(4分)
(2)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评孝文帝的汉化政策。(6分)
 
	        5、选择题  下列表述不属于北魏孝文帝改革客观背景的是
A.北魏崛起并统一黄河流域
B.统一黄河流域以后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
C.冯太后临朝听政并培养孝文帝学习汉族先进文化
D.孝文帝有卓越的胆识和远见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