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子贡问政。子曰:“足兵(军事力量充足),民信之(百姓信任)矣。”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曰:“去兵”子贡曰:“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不取得百姓信任是立不住脚的)。” ——《于丹论语心得》
(1)材料一中孔子认为治理国家最关键的一条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认为要达到这一目的,统治者应怎么做?(6分)
材料二
孟子日:“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故得乎丘民(得到百姓的拥护)而为天子,得乎天子而为诸候,得乎诸候而为大夫。……”
——《孟子·尽心章句下》
材料三
“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荀子·王制》
(2)材料二主要反映了孟子的哪一观点? 材料三中荀子提出“舟水之喻”体现了他继承发扬了怎样的儒家思想?(6分)
2、综合题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尊儒兴学,制度教化,将教育、考试和选官三者结合起来,是武帝时代的大创造。孔子“学而优则仕”的主张,自此以后作为正式文官制度确立起来。
陆九渊在白鹿洞书院阐述办学宗旨时云:“学者之志,不可不辨也;科举取士久矣,名儒巨公,皆由此出。今为士者,固不能免此,然科举之得失,顾其技与有司好恶如何耳,非所以为君子小人之辨也。然终日从事者,虽曰圣贤之书,而要其志之所向,则有与圣贤背道而驰者矣。推而上之,则又唯官资崇卑、禄廪厚薄是计,岂能悉心于国事民隐,以无负于任使之者哉?”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下)
材料二 19世纪末部分书院教学内容简表
书院
| 正蒙书院
| 格致务实书院
| 求是书院
| 两湖书院和经心书院
|
教学 内容
| 国文、地舆、经史、时务、格致、数学、歌诗
| 天文、地舆,吏治、兵法、格致、制造
| 各种西学、算学、外语
| 经学、史学、地舆、算学、外政、天文、格致、制造
——冯天瑜《中华文化史》(下) 材料三 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要以学生为主体……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努力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1)依据材料一,分析概括陆九渊办私学的目的是什么?(4分)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相对于古代教育,中国近代教育有什么变化?体现出什么特点?(8分) (2)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从古代到近代再到现代,中国教育培养的目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
3、选择题 “承古萌新”是明清时期文化的特点,其中“萌新”主要表现在 ①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②集大成的科技著作问世 ③官方组织编纂大型图书???④西方科技著作传入中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④
4、选择题 有学者对某位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濂溪、康节、
5、选择题 下列属于明末清初思想家王夫之提出的观点是( ) A.“不尚贤,使民不争” B.“静即含动,动不舍静” C.“知是心之体,心自然会知”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