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据《独断》记载,“天子一娶十二女,象十二月,三天人九嫔。诸侯一娶九女,象九州,一妻八妾。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该材料不能说明
A.当时存在“一夫多妻制”的情况
B.该时期已经出现了分封制
C.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利
D.该规定是出于维护宗法等级的需要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和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本则材料选自东汉蔡邕所著的《独断》, 主要介绍先秦到两汉时期的礼仪制度的札记;根据史料中的天子“取十二女”,“诸侯取九女”,“卿大夫一妻二妾”,“士一妻一妾”可以得出A;“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可以得出答案B;这种从天子、诸侯、卿大夫到士的娶妻规定体现了宗法等级的要求,可以得出答案D;而材料中是看不出分配政治权利的内涵,所以C不能说明。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和宗法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秦朝建立了不同于周代“王制”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度。与周代的王制、分封制相比,秦朝的政治制度( ???)
①废除了周代嫡长子继位制度??????????? ②打破了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
③沿用周代的“家天下”的统治观念???????④确立“君权神授”制度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秦朝开创的皇帝制度,皇位世袭显示权力不可转移,沿用了“家天下”的统治观念;中央和地方的官员全部由皇帝直接任免,从而打破了世卿世禄制度;②③正确。秦朝并没有废除嫡长子继承制;“君权神授”是西汉时期的儒学家董仲舒提出来的;①④错误。故选C。?
点评:对于秦朝的政治制度,也可以设计这样的题目考查: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铁券”民间俗称“免死牌”,始于汉代,是封建帝王颁发给功臣、重臣的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这种现象

①反映了君主专制空前强化的趋势
②表明封建特权与君主专制紧密相连
③说明君主专制带有很大的随意性
④使君主专制下的法律制度受到挑战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阅读史料、解分析的能力。依据所学即题干信息可知“铁券”不是法律而是特权,是封建帝王颁发一种带有奖赏和盟约性质的凭证,也体现了君主专制的随意性,非君主专制的强化体现,所以②③符合题意,排除①④,故选C。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中国古代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的重要标志是:
A.废除丞相
B.废除六部
C.设立中书省
D.设立军机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了顶峰,故D项正确;ABC三项与“发展到顶峰”得要求不符,故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军机处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标志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的是
A.《十二铜表法》
B.公民法
C.万民法
D.《民法大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罗马法早期就是习惯法(即法律由贵族随意确定的法律),后来随着平民们越来越希望得到一些权利,所以由习惯法发展到了成文法(即用法律条文来确定律法),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的标志是《十二铜表法》的颁布。随着侵略扩张,罗马法由罗马共和国时期的公民法(范围是罗马统治境内的公民,不包括外来人民及奴隶)发展到了罗马帝国时期的万民法(范围是罗马统治境内的一切自由民,包括被罗马侵略后被罗马帝国统治的受侵略国家人民)而民法大全,又称为查士丁尼民法大全,它的颁布,就标志着罗马体系的最终确立和完善。故答案选择D项。
考点:本题考查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完善。
点评:关 于罗马法,高考更多是用新情境、新材料以选择题形式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如:(2012全国新课标,34)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记述过一个案例:有人砍伐了邻居家的葡萄树,被告上法庭,原告提供了确凿证据,却输掉了官司。原因是原告在法庭辩论中把“葡萄树”说成了“葡萄”,而《十二铜表法》只规定了非法砍伐他人“树木”应处以罚金。该案例说明当时在罗马
A.不重视私有财产的保护 B.法律具有形式主义特征
C.审判程序缺乏公正性??? D.审判结果取决于法律的解释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