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一文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社会在炮火的逼迫下赶往近代最初的一步。”写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这场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
②“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指葡萄牙人首次来到中国
③“界碑”是指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④“近代最初一步”是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从材料中“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可知这一事件发生于1840年,联系史实可知,指的应是鸦片战争 。①“这场战争”指的是鸦片战争
②“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指葡萄牙人首次来到中国③“界碑”是指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都符合史实;④“近代最初一步”是指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说法错误;故选A项
点评:此题为组合选择题。此类选择题的每个备选项都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知识点组成,要求选出其中正确的一组,实际上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将同类选项按一定关系进行组合,通常在题干中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历史知识,并冠之以数字序号,然后分解组成备选答案作为选项。也可以构成否定形式,可据题意从选项中选出符合题干的应该否定的一个组合选项。解答时可采用选基法或列式法。首先,选定一个绝对正确或绝对错误的答案为基点,然后顺藤摸瓜,选出答案。列式法是将所有选项的数字列坚式,四个选项都有的可确定,其他排除,从而缩小思考范围,在此基础上进行判断。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武昌起义胜利后,起义总指挥吴兆麟说:“欲收新军全体来归之效,非借黎元洪资望不可。……借黎元洪之名以号召天下,一则使各省可表同情,二则使外人不敢轻视。”这表明
A.黎元洪在革命党人和新军中威望很高
B.武昌起义缺少社会基础,面临危机
C.武昌起义仓促进行,准备不足
D.革命者希望借助黎元洪推进革命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中“借黎元洪之名以号召天下,一则使各省可表同情,二则使外人不敢轻视”可知黎元洪推进革命可以产生十分理想的效果;“欲收新军全体来归之效,非借黎元洪资望不可”可见黎元洪只是在在新军中威望很高,A项错误;BC两项与题意、史实均不符。故选D。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合理的历史联系是历史学习的常用方法之一,与空白a、b、c、d相对应处,应补填上

A.鸦片走私、民族危机、出超、入超
B.开埠通商、民族危机、宗主国、殖民地
C.开埠通商、自然经济解体、商品倾销、原料出口
D.鸦片走私、财政危机、入超、出超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鸦片战争前,英国为扭转贸易逆差,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掠走中国大量白银,清政府出现财政危机,于是在正当贸易中,英国入超,中国出超。D项正确。其他各项分析均不正确。
点评:此题实际上是考查的鸦片战争的背景。鸦片战争前,英国无耻的向中国走私鸦片以扭转贸易逆差,林则徐的虎门销烟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的行动。英国以虎门销烟作为借口,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近代史上,伴随着西方列强的军事、经济侵略,披着宗教外衣的文化侵略者打着“传播基督教福音”的旗号对中国大肆侵略。与此无关的是(???? )
A.《天津条约》
B.《望厦条约》
C.《黄埔条约》
D.《辛丑条约》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不平等条约对我国的影响,内容涉及有利于外国传教。根据所学可知:
A.《天津条约》中规定外国人可以到内地传教;B.《望厦条约》中规定外国人可以通商口岸传教;C.《黄埔条约》 中规定,外国人可以在通商口岸修盖教堂。所以此三项均有利于外国人借助宗教对中国进行侵略。《辛丑条约》并未涉及相关规定,故为D.项。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图所示的这枚珍贵邮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个辉煌的时刻,成为中国人民经过八年抗战,终于取得伟大胜利的见证。
[???? ]
参考答案:正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