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秦始皇建立君主专制制度后,历代王朝都设置宰相作为皇帝的助手,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处理全国政务。《新唐书》记载:“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 ——薛金星《教材全解》
材料二 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
及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 ——《明太祖集》
材料三

材料四 我们的(政府形式)之所以称为民主制,是因为权力不掌握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优于他人担任公职,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五 英人于世界民族中,诚不愧为先觉,彼既认明王权不当绝对,即创为根本大法,使国中贤智,得所准据,以发抒其意气。 ——章士钊《政本》
材料六 “防止把某些权力逐渐集中于同一部门的最可靠办法,就是给予各部门的主管人抵制其他部门的必要法定手段和个人的主动。……野心必须用野心来对抗。” ——汉密尔顿、杰伊、麦迪逊:《联邦党人文集》
(1)根据材料说明,宰相的职责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一、二说明,自秦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后,在中央存在着什么问题?(2分)明太祖采取了什么措施解决了这个问题?(2分)
(3)图一是我国什么时期的政治制度?(1分)图一和图二体现的决策方式有何不同?(4分)
(4)依据材料,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表现。(3分)
(5)材料中的“根本大法”是指哪部法律?(2分)以此为依据英国逐渐确立了什么政体?(2分)
(6)材料体现了怎样的原则?(2分)结合材料说明此原则的目的或作用。(2分)
参考答案:(1)“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或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2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其主要目的是( )
A.提高办事效率
B.削弱贵族势力
C.加强专制皇权
D.完善中央机构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结合所学明初,明太祖鉴于先代丞相权力过大,对君主专制形成了极大的威胁,因此废除了丞相制度,以加强君主专制,所以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明废丞相权分六部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此其所以为得也。”这句话指的是[???? ]
A.推行分封制
B.设立郡县制
C.废除郡县制
D.废除行省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朝与宋朝加强君主权力的措施中最为相似的是
A.设立六部
B.分化相权
C.分散地方官的权力
D.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比较相同点,A.设立六部对应唐朝,C.分散地方官的权力 D.解除统兵大将的兵权对应宋朝,只有B符合题意。
考点:本题考查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点评:从秦汉到明清,在皇权与相权的斗争中,总的趋势是君主专制不断加强。要加强君主专制,必然要削弱相权。削弱相权的方式有两种:
一是分割相权,把相权一分为二(三或更多),使之相互牵制,彼此制约,从而保证君权的独尊,如隋唐的三省六部制、北宋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二是转移相权及机构,以免相权“尾大不调”,权力转移的总趋势由离皇帝身边远的人(外朝或外廷的大臣)向皇帝身边的人(内朝或宫内的侍臣、宦官)转移,即由远及近(或由外到内)。如汉武帝时期设立中朝,实行内外朝制;明太祖朱元璋废丞相,权分六部。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帅之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另设枢密使管理军事以削弱相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和所学史实,A项反映的是行政权的分离;C项反映的是分割军权;D项反映的也是分割丞相的军权;因此ACD均不符合体制变革的内容。只有B项表明中央和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符合要求。故选B
点评:北宋时期,通过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等措施,通过分化事权,加强了中央集权,但是也造成了地方无权、主动性差等消极后果,并且冗官、冗兵、冗费局面的出现,使得宋朝在对外战争等方面的弊端日益显现。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