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梁启超说到:“欧洲之所以有今日,皆由十四五世纪时,古学复兴,脱教会之樊篱,一洗思想界之奴性,其进步乃沛乎莫能御……我中国学界之光明,人物之伟大,莫盛于战国,盖思想自由之明效也……呜呼,居今日诸学日新、思潮横溢之时代,而犹以保教为尊孔子,斯亦不可以已乎!”梁启超用欧洲十四五世纪和中国战国时期的历史是想说明
A.社会文明进步的原因在于思想自由
B.救亡图存需要保教尊孔
C.提倡思想自由,保教不是为了尊孔
D.战国时期是我国思想最自由的时期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鸦片战争时期,新思想的萌发突出地反映了? [???? ]
A.民族危机与封建统治危机加重
B.先进知识分子提倡程朱理学
C.有识之士突破了封建制度禁锢
D.民族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下列表格中的言论客观反映了当时不同政治派别的思想倾向,其共同诉求是?
1865年
|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李鸿章、郑观应的主张有利于经济近代化;章太炎的主张有利于政治近代化;梁启超的主张有利于政治、思想近代化,因此ABD都不是共同点,答案为C项。 点评:近年来,中国思想近代化的问题是中国史学界研究的热点,地主阶级洋务派的“中体西用”思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维新思想、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三民主义、资产阶级激进派的民主与科学等一直是高考命题的重点。复习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时,要抓住一条主线:近代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及思想不断解放的历程。把握向西方学习的四个阶段的主题内容:一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地主阶级学“器物”;二是从戊戌变法到20世纪初,资产阶级学“制度”;三是1915年至1919年,资产阶级学“思想文化”;四是五四运动至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从“走俄国的路”到“走自己的路”。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3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500—1700年间,中国的任何经验都适应传统学术和敏感性结构。……1601年,以博学多才的意大利人利玛窦为首的耶稣会传教士甚至被允许进入北京的皇宫,但是基督教传教士只有在学习儒术的端庄外表举止后才能与宫廷学者来往。……当帝国在海外威力强大,国内一派太平、富庶、风调雨顺、人的举止端庄雠、按照儒家学说的原则组织社会、礼遇那些皓首穷经的人一当所有这些都变成了现实时,为什么还需要任何人都更多地注意外国呢? ——引自【美】威廉·麦克尼尔《世界史》
参考答案: (1)态度:轻视。(2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可酌情给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 (1)此问主要考查获取材料信息的能力。“基督教传教士只有在学习儒术的端庄外表举止后才能与宫廷学者来往”体现出对西方文化的轻视。“当帝国在海外威力强大,国内一派太平、富庶、风调雨顺、人的举止端庄雠、按照儒家学说的原则组织社会、礼遇那些皓首穷经的人”体现出轻视西方文化的原因。 (2)表格反映出,咸(丰)同(治)时代,关注器物,光绪时代关注思想观念、政治制度、生产技术。改革运动应注意要求“先后”,结合表格中年号,应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新政。最后一问,需要对应第(1)小题,态度由轻视到学习。 (3)材料中“为帝国主义文化即西洋文化全面宣传的一派”,说明当时出现了全盘西化的倾向。“夺我们的精神”体现出作者反对的态度。对作者态度的认识及理由,可结合对新文化运动的认识来论述,注意条理清楚,全面思考,从正反两方面阐述。 (4)本小题应结合以上三个小题及材料总结概括。因素可考虑西方的侵略加剧民族危机,西方文化的影响,中国人的不断探索,对西方文化认识的深入等。对中国社会进步的作用,要注意从文明史观的角度分析,答案中一定要出现“文明”的字眼。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19世纪末,维新变法思想的核心是 A.以中国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 B.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
C.由君主专制变为民主共和制是“进化之公理” D.“今日之民智……待革命以开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的政治舞台,维新派主张变法以实现设议院、兴民权、实行君主立宪制度,答案选B,A是洋务派的主张, C D两项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主张。 点评:甲午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加紧侵华,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的基础上维新变法思想得以兴起并快速在中国传播。爱国知识分子为了挽救严重的民族危机,展开了维新变法活动,但维新代表人物的思想主张并不完全相同,有的较为激进而总体上他们都赞成在中国实行君主立宪制和发展资本主义。
本题难度:简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