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中原人口三次南迁的原因中最主要是因为北方:
A.自然灾害严重
B.长期战乱
C.兵役徭役繁重
D.高利贷盘剥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共十八大将于今年下半年召开。在共和国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往往在关键时刻通过一些重要会议作出重大决策,推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中共八大何时召开?其主要背景是什么?会议确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3分)
(2)新中国历史上的伟大转折是以哪一次会议为标志的?这次会议确立的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是什么?这次会议与中共八大相比,在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决策上的重大突破是什么? (3分)
(3)1992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什么新的目标?列举同年与之相关的两件重大历史事件。(3分)
(4)以上会议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都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它们共同的着眼点是什么?(1分)
参考答案:(1)时间:1956年;(1分)背景: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的都是一些基本的历史知识。(1)中共八大是在1956年召开,当时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需要把我国由农业国转变成工业国。(2)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我国历史上的伟大的转折,做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进行改革开放的决策。(3)1992年我国的经济建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共十四大做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这几次会议都是以发展生产力作为主要的目标。
点评: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后几次重要的会议要把握:二大确立了民主革命纲领;三大通过了与国民党合作的方针;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八大做出了我国主要矛盾的论断;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经济建设为中心和改革开放的方针;十二大提出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十三大认识到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思想;十四大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确立;十五大依法治国思想;十六大三个代表作为我党指导思想;十七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党指导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1956年底,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形成这一结论的最主要依据是(???)
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
B.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宪法的颁布
C.共产党执政民主党派参政议政
D.生产资料公有制占主导地位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以下是20世纪GO年代前后刊登在《纽约时报》上的部分新闻标题,其中解读正确的是

A.资本扩张的加速趋势
B.不同文化的多样化趋势
C.世界走向现代化潮流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获取材料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的各个国家在经济、文化或社会生活方面都取得了发展,这体现出世界走向现(近)代化潮流,C项正确;B项的解读不全面;A、D材料没有体现;故选C。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表是二战后历次战争中,西欧对美国战争政策态度的变化,从中归纳出1950年——2003年西欧与美国关系变化的基本脉络是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战争中,西欧国家的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实力大大削弱。而美国在二战后初期,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头号强国。为了解决欧洲国家的经济困难,美国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欧洲政治,西欧国家以美国马首是瞻。为了能在美苏冷战之下获得很好地发展,欧洲各国认识到联合有助于欧洲的稳定与发展,于是成立欧共体。20世纪70年代以来,西欧和日本的崛起冲击了美国的霸主地位。1989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结束,世界走上多极化。而欧洲也由欧共体发展到欧盟,欧盟成为与美国、日本并立的世界经济三强。在世界格局日趋多极化的今天,欧盟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答案选B。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