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
A.“有教无类”
B.“仁” 和“礼”
C.“为政以德”
D.对鬼神敬而远之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孔子思想是个博大精深的体系,其核心为“仁”和“礼”,“仁”要求统治者爱惜民力,对于缓和阶级矛盾、调整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礼”指的是西周的等级名分制度,B为正确选项。“有教无类”首创私学,认为人不分贵贱都有受教育的资格,是“仁”的思想在教育方面的体系,故A排除。“为政以德”强调统治者以德治民,是“仁”的思想在政治上的体现,C排除。孔子注重政治与人事,提出对鬼神敬而远之,D排除。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在中国古代的历法中,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被称为“十天干”,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叫作“十二地支”。两者按固定的顺序互相配合,组成了干支纪年法。从殷墟出土的甲骨文来看,天干地支在我国古代主要用于纪日,此外还曾用来纪月、纪年、纪时等。按此纪年方法,中华民国元年是
A.壬子年
B.癸丑年
C.甲寅年
D.乙卯年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试述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政府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政策、主要措施及其根据和意义。
参考答案:
政策:允许并鼓励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本题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和概括、归纳能力。涉及对中共领导下的新民主主义经济形式的正确理解,新民主主义经济既指中共掌握政权前所领导的根据地、解放区的经济形式,也包括建国后初期中共允许存在的各种经济形式,经历了一个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过程,是中共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基础,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的重要经济条件。中国有计划地向社会主义过渡也正是在新民主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国民经济恢复任务基本完成的情况下进行的。解答此题时要联系20世纪50年代初我国的经济形势进行思考,明确当时我国政府的经济政策,从党恢复发展经济的一系列措施中概括提炼出有关对待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三项重要措施及其依据,从对财政经济的恢复发展分析肯定其积极意义。同时要注意“50年代初”这一特殊时期,不包括1953年以后中共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社会主义改造政策。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式,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
A.西式礼仪广为接受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大人”反映的是封建等级思想,“先生”体现的是平等精神。礼仪革新反映的本质是西方民主平等思想的传播,故答案选择B项。
点评: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有很强的阶段性特征,每一阶段都有不同的表现和原因,高考试题往往从纵向上考查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阶段特征,重点关注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新中国的成立等五个历史阶段。同时,高考非选择题往往注重从政治、经济、文化中寻找社会生活变迁的原因,强调政治、经济、文化之间的联系,复习备考应重视三个必修模块之间的横向联系,在重视专题知识的基础上更加强调通史意识。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尼克松在其对外政策报告中说:“中国人是一个博大的、生气勃勃的民族,不应该继续孤立在国际大家庭之外,从长远来说,如果没有这个拥有7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的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对他这番话最准确的理解是(???)
A.美国继续推行孤立中国外交政策
B.美国改变了对社会主义中国看法
C.主张建立和平相处的国际关系
D.不得不承认新中国的发展和在国际事务中的巨大作用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此题可用排除法。A项可直接排除;B项是错误的表述,美国是不会改变对社会主义中国的看法的;C项从美国来说是不会有如此政策;所以这句话的目的只是维护其国家利益而实行的一种策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