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是惊人地大公无私。每当国势鼎盛,科举制度有效施行时,总是尽一切努力消除科场中的徇私舞弊。”对作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科举制度体现了公平竞争的精神
B.科举制度背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C.科举制度扩大了封建统治的基础
D.科举制度实现了封建国家的兴盛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考生获取信息与解读材料的能力,材料体现的题意主要是叙述科举制的积极作用,而且主要体现在公平合理方面。因此A项符合题意。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国家,在政治制度创新方面多有建树,而且体系之完备,经验之丰富,影响之深远是世界其他民族不可比拟的。(23分)
材料一:


材料二 :(秦朝初年)“法令出一”“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
材料四:“国初承前明旧制,机务出纳悉关内阁。雍正年间,用兵西北,选内阁中枢之谨密者入值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为宣召”。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图示一、二反映的政治制度是我国历史哪两个朝代开创的?图示一所示的政治制度的名称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上”是指谁?他在中央和地方推行的行政制度是什么?
(3)材料三、四反映出这一时期君主专制制度有哪些新变化?说明了什么?
(4)你怎样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影响?
参考答案:
(1)唐朝、元朝;三省六部制(4分)
(2)秦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第(1)小问稍易,根据示意图可知图一反映唐代的中央机构设置、图三反映元代的中央机构设置。图一指唐代三省六部制,特点是三省分工明确,互相牵制。第(2)小问从材料中“(秦朝初年)”“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判断出“上”是指秦始皇,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其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第(3)小问从材料三“(明太祖)“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为强化君权,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从材料四“雍正年间”、“军机处”可以判断出:清雍正年间,为强化皇权,设置军机处。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冠冕堂皇”是对人们最起码的礼仪要求。这里的“冠”属于服饰中的??? (??? )
A.头衣
B.体衣
C.足衣
D.佩饰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冠”一般指帽子,也就是头衣。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张骞通西域后,西域人民学会了中原的?
①丝织技术?②铸铁技术?③制漆技术?④井渠技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张骞出使西域后,养蚕缫丝技术、铸铁术、井渠法等先后西传但不包括制漆技术。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1928年,新疆政务厅长金树仁就任新疆省长,决定废除当地少数民族的札萨克汉王制度,强行改土归流。历史上最早实行改土归流是在 [???? ]
A、唐朝 东北地区
B、元朝 东南地区
C、明朝 西南地区
D、清朝 西北地区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