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利玛窦在《中国札记》中说:“虽然我们已经说过中国的政府形式是君主制,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是贵族政体,……如果没有与大臣磋商或考虑他们的意见,皇帝本人对国家大事就不能做出最后的决定。……所有的文件都必须由大臣审阅呈交皇帝。”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中国明朝时内阁掌握着国家的行政大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中国明朝时内阁只是皇帝的秘书机构吗,没有决策权更不可能掌握着国家的行政大权,此中说法错误。
点评:明代设立内阁是因为宰相制度被废除后,皇帝无法承担所有政务的处理,故设立内阁以作顾问机关,但它不是决策机构,关于明代内阁的考查,高考中多侧重于与西方议会制下内阁的比较。
本题难度:简单
2、选择题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制度
B.郡县制度
C.三公九卿制
D.察举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强调了秦汉时期的制度是在继承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制度的基础上发展完善起来的,郡县两种地方管理制度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但当时并非以郡统县,在春秋战国时期,县的地位往往要高于郡。秦始皇统一统一六国后推行郡县制,采取了以郡统县的管理模式,这是对郡县制度的发展和创新,故答案选B项,A C D三项都是秦汉时期的创新制度而非继承前代。
考点:中国古代的地方政治—郡县制
点评:郡县制初创于春秋战国时期,但通行于秦代、汉代和隋唐时期,至元代行省制出现,中国地方管理制度再次出现重大变化,但县级模式始终未变,所以可以说郡县模式一直发展使用至今,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一大亮点。
本题难度:困难
3、综合题 (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周灭商后,控制的地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今辽宁,南达长江。……在平定了一次严重的叛乱后,西周王室进行了大规模的“封藩建卫”。
——据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美]杰里·齐格勒著《新全球史》等资料整理
材料二 李斯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元)世祖皇帝建元中统以来,始采取故老诸儒之言,考求前代之典,立朝廷而建官府,辅相者曰:中书省……夫外郡县,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
——《经世大典叙录·官制》
(1)据材料一,概括西周推行分封制的原因。(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李斯主张推行郡县制的历史依据。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在任免官吏上的突出特点。(4分)
(3)据材料三指出元初地方行政管理制度发生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历史意义。(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2分)
参考答案:(1)原因:疆域辽阔;地方叛乱。(2分)
(2)依据: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信息西周疆域“西起今甘肃东部,东达海滨,北起今辽宁,南达长江”体现的是疆域辽阔;“在平定了一次严重的叛乱后”体现的是地方出现叛乱。
第(2)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可从材料信息“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中得出。“特点”一问需要结合所学知识来解答,解答时需要注意设问限定词“在任免官吏方面的特点”,本问结合所学知识不难答出。
第(3)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变化”一问可有材料“其朝廷远者,则镇之以行中书省”的信息推断出。“意义”一问要结合所学知识,可从行省制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对以后历代的影响等角度来解答。
第(4)问,考查考生描述和阐释事物的能力。回答“中国古代地方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首先要结合三则材料中分封制到郡县制再到行省制的演变来考虑,这一演变体现了中国古代地方权力逐渐减、中央权力逐渐加强的趋势。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郡县制;古代中国的政治? 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行省制
本题难度:一般
4、综合题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散。
——朱熹《朱子语类》
(1)材料一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的具体措施指哪些?(4分)作者对此看法如何?(4分)
材料二 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它的确立是我国行政制度的一次重大变革。……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故它的权力相当大。它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此外,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行省的治所往往就是完成这种职能的“中转站”。
——《元史·地理志》
(2)联系所学知识并结合材料二归纳行省的主要特点。(4分)
材料三 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无可旁贷。若将要务分于他人,则断不可行。所以无论巨细,朕必躬自断之。
——(清)康熙帝
(3)据材料三概括清朝政治体制的特点并指出其弊端。(4分)
参考答案:(1)措施:所有州郡直属中央(废除了节度使管辖驻地以外的权力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一“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然后再根据所学,主要有设置转运使、强化禁军等。根据“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即可概括出作者的看法。
(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从材料“行省是元代开始的一级行政区划”“元朝的行省实际上是封建中央集权分寄于地方”“负责处理境内政治、军事、经济等各类事务。”“行省还有一个重要职能是聚集境内财富,以供中央需要”中可以概括出行省的主要特点。
(3)本题主要考查了君主专制的特点和消极影响。根据材料“今天下大小事务,皆朕一人亲理,”“若将要务分于他人,则断不可行”可知封建君主专制的特点皇权至上。根据所学知识,弊端指易产生政治腐败,阻碍社会进步。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郡国并行制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解题关键在于要抓住材料中的关键句“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即可知道是分封制。故选B;A项错误,“宗法制”是以血缘亲疏来辨别同宗子孙的尊卑等级关系,以维护宗族的团结,十分强调尊祖敬宗。C项错误,“郡县制”是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D项错误,“郡国并行制”是西汉初期的政治制度
点评:西周灭商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采用分封制。把自己的同姓亲族、姻亲、功臣等分封到各地为诸侯,从而打破了当地的血缘关系,扩大了周天子的统治区域,也确立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局面,也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