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图反映了西方先进交通工具对中国的影响。这种情形,最早在中国出现大致应该在什么时候(??? )

A. 19世纪四五十年代
B.19世纪六七十年代
C.19世纪末20世纪初
D.20世纪三四十年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汽车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第二次工业革命是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死的,因此排除AB项,C项正确,汽车诞生在1885年,清末汽车传入我国,故选C。D项是错误的,当时早已经传入中国汽车。
点评:近代由于西方列强的侵略,工业文明逐渐地发展,新式交通工具也在大量的进入中国,但是在半殖民地的中国,新式交通业的发展只是在通商口岸发展的较快,并且大都是引进而不是中国自己生产。与此同时,中国人的衣食住行、礼仪等社会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西方文明影响着近代中国社会。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据此分析可知
A.口传史料是完全真实可信的
B.历史史料可塑造历史人物
C.实物史料是真实的历史再现
D.传统节日皆源于文字史料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可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有文字史料为证。A不对,口传史料没有实物史料真实可信;B不对,通过历史史料可以还原历史人物而不是塑造历史人物;C在材料中没有体现。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经济学家把现代化定义为人类逐步提高其对外部环境的控制能力并利用它来提高人均产出的一个过程。社会学家指出,现代化的其他特征包括:唤醒和激发大众对现在和未来生活的兴趣,认为人类生活是可以理解的而不是受制于超自然的力量,以及直至目前才树立起的对科学和技术的信赖。”材料认为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对现代化的认识
A.是相同的
B.是矛盾的
C.是毫无关联的
D.是互为补充的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的能力。材料中经济学家“人类逐步提高其对外部环境的控制能力并利用它来提高人均产出”和社会学家“认为人类生活是可以理解的而不是受制于超自然的力量”说明二者存在相同的地方,故本题选择D。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史料按表现形式可分为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类。下列属于口述史料的是(???)
A.西周编钟
B.宙斯神殿遗址
C.《资治通鉴》
D.《尼克松回忆录》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此题相对简单,口述史料即以搜集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法,D项符合题意。AB项是实物资料;C项是史学著作。
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史料的问题。历史研究分第一手史料和二手史料,第一手史料是直接真实反应历史面貌的信息,如遗迹遗物等,史研究历史最有力的证据。二手史料如回忆录、后人的记载等,需要考据佐证,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作为史学研究的史料来对待,但是必须谨慎使用。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了哪些相应的成就?①小说的发展和繁荣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③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④瓦子勾栏的兴起???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关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