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综合题 阅读下列材料法治社会逐步取代人治社会,是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方面。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法的界定十分模糊,倒是皇帝圣旨、朝廷法令、祖宗遗训更具威力。因为法自君出,皇帝“钦定”法律,皇权置于法律之上,法律对皇权约束作用微乎其微。法律遇到开明皇帝有些用,一遇昏庸暴君,无法无天,所谓“人亡政息”。……这遗风流传至今即权大于法,有法不依,拟法不严,徇情枉法。
——史仲文《中国人走出死胡同》
材料二“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孙中山全集》
材料三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其他国家机关,一律实行民主集中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
材料四有人评价说:“罗马人在法律方面的建树之所以彪炳世界,是与他们在三个不同阶段的法制探索分不开的。”
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一中反映了中国法律制度思想的特点是什么?(4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一相比,反映出来的法治观念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举出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以法制取代专制实践的一例。(4分)
(3)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经历了历史性的跨越。从1949年到1954年间,新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了哪两项主要成就?(4分)
(4)请结合教材知识说出罗马人先后形成了哪三项重要法律成果(3分)
参考答案:(1)特点:中国古代法律的原则是君主专制统治的家天下的体现,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困难
2、判断题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加强,对中国社会最大的消极影响是(?)
A.助长了官场的因循守旧之风
B.造成了官僚机构的膨胀
C.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
D.压制了进步思想的出现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明清时期君主专制主义加强,对中国社会最大的消极影响是阻碍了中国社会的进步和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阻碍了中国的社会转型,造成中国近代被动挨打的局面。故选C。AB项只是对当时的影响;D项只是从思想一个方面进行的分析,因此均不符合题意。
点评:明清之际是我国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隋唐时期沿袭下来的一整套的统治秩序已经不能有效地维护明清之际的统治需要了,因此明代废丞相、清代设立军机处,专制皇权急剧加强,但是也严重的阻碍了我国社会的向前发展。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两汉时的刺史与秦朝的什么官职权相近?? (?????? )???
A 御史大夫???????? B 太尉??????? C 丞相????????? D?郡守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两汉时的刺史负责监察地方,享有监察权,而秦朝的御史大夫也兼有监察百官的权力,也享有监察权
本题难度:简单
4、选择题 下列措施有利于限制地方分权势力的是:( )
①秦朝实行郡县制 ②汉武帝推恩令 ③汉武帝设刺史 ④宋太祖派文臣管理州郡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知识。秦始皇全面推行郡县制,汉武帝颂布“推恩令”,设刺史制度加强对地方的监督,宋太祖派文官做地方官均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所以选择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措施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21分)中国古代行政区域的划分对社会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1)阅读下边地图,依据地图说明秦朝到西汉初年地方行政制度的不同。此后又发生了什么变化?(6分)

现代历史地理学的研究认为;在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的一体化趋势较强,故产生割据局面的时期较多,从元代开始,中央任意将自然环境和文化认同差异明显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力量和文化认同感,防止政治上地方割据政权出现。但难以形成独立经济体,不利于地方发展经济。
(2)结合以上材料,说明元代前后中央政府在划分地方行政区的原则上有何不同。(4分)分析这种变化的利弊。(4分)
(3)清代是如何划分行政区的?有什么意义?(7分)
参考答案:(1)秦朝建立后,推行郡县制。(2分)西汉初年,形成郡国并行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