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以下是周代世系略图,它透露出的相关制度信息有

①禅让制 ②分封制 ③世官制 ④宗法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依据所学,禅让制是指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民主推选首领的制度,后被禹的儿子启所破坏,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故周代不可能实行禅让制,所以①不合题意,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所以应选D。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从内外服联盟到封邦建国·西周的政治制度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
A.财产?????????????
B.血缘?????????
C.信仰???? ????
D.地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简单
3、选择题 有人统计,洪武十七年9月14日到21日,朱元璋平均每天要批阅200多个报告,处理400多件事,真可以说是日理万机。朱元璋的忙碌和他采取的哪项措施直接相关?
A.废除丞相,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
B.实行八股取士
C.组建特务机构
D.废除行中书省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明太祖的时候,借口胡惟庸案,废除丞相制度,权分六部,直接对皇帝负责。废除丞相后,全国重大政务都有皇帝一人决断,明太祖曾经在八天之内,每天平均批阅奏章两百多件,处理国事四百多件,这使明太祖深感力不从心。所以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加强?丞相制度废除的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有学者在论述“国体”时,把中国历史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三个时代。其中“封建时代”对应的是(? )
A.黄帝时期
B.西周
C.秦朝
D.西汉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荀子、儒效篇》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
材料二 今台阁选举,涂塞耳目;九品访人,惟问中正。故据上品者,非公侯之子孙,则当涂之昆弟也
——《晋书·段灼传》
材料三 《傅畅自序》云:“时清定九品,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
——《太平御览》
材料四 乡会试考官、房考、监临、知贡举、监试、提调之子孙及亲族,例应回避。雍乾间,或另试,或题由钦命,另简大臣校阅。乾隆九年停其例,并受卷、弥封、誉录、对读等官子弟、戚族亦一体回避。
——《清史稿·选举志》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选官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什么制度?(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析,傅畅为何能“至于上品”?(2分)与材料一中的选官制度有何共同特点?(2分)
(3)综合材料一到材料四,分析材料四中选官制度有何变化?(8分)
参考答案:
(1)主要依据:血缘(王族或贵族) 制度: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一“(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占五十三人”可知西周实行的是分封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选官的依据是血缘。第二问考查学生的记忆能力,只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难度较低。结合所学可知西周为了维护政治稳定和权力的传接实行了嫡长子继承制制度。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以余为中正。余以祖考历代掌州乡之论,又兄宣年三十五立为州都,今余以年少复为此任,故至于上品”可以分析出傅畅是上品的原因:身为中正;门第高贵。第二问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结合第一问的回答可以看出两者选官的标准都看重门第,官场都被贵族垄断。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一可知西周实行分封制,重血缘,材料二三实行九品中正制,也是重血缘门第,而材料四则是实行分科考试,依据科举制选官。综合上述材料对于选官制的变化可以从选官形式、选官标准、选官范围和选官特点几个角度组织概括。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选官制·九品中正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选官制·科举制;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古代选官制·选官制演进的特点。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