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趋势的是[???? ]
A.中朝 内阁 军机处
B.中书门下 内阁 军机处
C.中朝 中书门下 军机处
D.中朝 内阁 中书门下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中国政制)达臻‘文明’ 一途,实因归功于西周的创制……,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 格局泾渭分明。”这里的“西周的创制”指实行宗法制。???(???)
参考答案:错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抓住“‘共主’ 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的表述,符合西周时期的分封制,分封制下西周是一个分权的国家,西周形成大大小小的诸侯国,拥有很强的独立性,诸侯可以世袭,享有政治、经济、军事大权,中央不得干涉,并未形成高度的中央集权。这与秦统一后高度的中央集权是不一样的。故本题表述错误。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西周时期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措施是:
①分封制?????②察举制?????③中央集权制?????④宗法制
A.①
B.①②
C.①④
D.②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军权的措施是
①汉朝察举制 ②唐朝三省六部制 ③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④元朝行省制度 ⑤清朝设军机处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②③⑤
D.②③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综合题 (13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
材料二

材料三 美国的共和政体吸收了雅典民主的理念,保障“人民”对政府的参与、信任和制约,意在追求“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一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同时,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总而言之,美国的共和政体在一定意义上是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的结果。
——李剑鸣《美国革命时期对“共和政体”的重新界定》
材料四 “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依据材料一,分析朱元璋对丞相制度的看法。(2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中国古代君臣地位的变化趋势。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趋势对国家决策机制产生的影响。(4分)
(3)依据材料三,指出美国宪法如何体现了“对雅典民主、罗马共和制和英国宪政君主制加以综合吸收和创造性转化”。(3分)
(4)以新中国成立后的相关史实说明材料四的观点。(4分)
参考答案:
(1)朱元璋认为:丞相制度导致政治混乱,容易出现丞相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材料一关键信息“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及“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和所学知识不难得出朱元璋认为丞相制度导致政治混乱,容易出现专权,威胁君主权力。
第(2)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图片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问从图片很容易的可以看出古代君臣关系呈现出君主的权力逐渐加强、君主地位逐渐提高,臣子的地位不断地下降的趋势。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回答。君主专制的加强,对我国历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方面个人决策能够提高效率,但是另一个方面,却容易造成决策错误。
第(3)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它用代表制改造了罗马的公民大会,使之成为委托一代理”的“间接民主”机构。”可以看出实行代议制的民主形式;从“它借鉴了君主制的长处,强化了行政权的功能和作用,并将它赋予单独一个人行使。”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实行总统制,赋予极大的行政权力;从“美国的建国者还从历代的分权理论和制度中获得借鉴,把它加以改造,转化为一种复合的分权和制衡体制,以防止政府某一分支侵夺或垄断权力,从而保证“有限政府”理念的实现。” 结合所学知识可以概括出实行三权分立,分权制衡制度。
第(4)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解本题的前提是把握好材料四的观点:“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1954年的《共同纲领》、《中华人民中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几个角度来回答,但是一定要对每个点如何体现“民治”进行说明。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废除丞相的原因;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君主专制的强化及影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文明·古希腊罗马文明的影响·古希腊罗马文明对美国的影响;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新中国初期的政治建设·新中国成立后民治的体现。
本题难度: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