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试结合隋朝完成统一前后的经济发展趋势分析隋开通大运河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怎样的影响。(10分)
参考答案:发展趋势:南北经济发展趋于平衡;南方经济逐渐赶上北方;国家刚
本题解析:经过魏晋南北朝的分裂时期,隋朝迎来了大统一的时代,经历了第一次人口南迁的高潮,南方经济开始赶上北方。大运河北起北京,南达杭州,流经北京、河北、天津、山东、江苏、浙江六个省市,沟通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它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沟通了南北方经济,巩固了国家的统一,但是开通运河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样带来了沉重的徭役。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朱熹说:“所谓天理,复是何物?仁、义、礼、智岂不是天理?君臣、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岂不是天理?”“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
材料2:“心之本体,原是个天理,原无非理;良知是天理之昭明灵觉处,故良知即天理。”
“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
——王守仁《传习录》
材料3:王阳明同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时,朋友指着山中开花的树问:“你说天下无心外之物,山中树上的花自开自落,同我心有何相关?”王阳明答道:“你不来看此花时,此花与你的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过来,就说明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曾经多次参与镇压农民起义和平定地方叛乱,由此他认识到“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圣人教人第一义”。
请回答:
(1)材料1反映了朱熹怎样的观点?在朱熹看来,认识事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分)
(2)材料2反映了王阳明怎样的观点?材料3中王阳明对“花”与“人心”关系的解释,反映了他怎样的哲学观点?王阳明思想的突出特点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何主要 相同之处?(2分)
参考答案:(1)格物致知。 “穷理”。
(2)通过内心反省以“致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从材料“一事不穷,则阙了一事道理;一物不格,则阙了一物道理”可以看出,朱熹的观点为格物致知。在朱熹看来,认识事物的根本目的在于掌握理。(2)从材料二“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见父自然知孝,见兄自然知弟,见孺子入井自然知恻隐,此便是良知,不假外求”可以看出,王守仁的观点为通过内心反省以“致良知”。这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王守仁的在求理途径上和朱熹差别较大,主张通过内心的反省认识理。(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即可回答。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不同点在于认识论上,但是他们在维护封建统治、用以儒家的纲常伦理来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自然欲求方面是一致的。
点评: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宋明理学的相关内容。宋明理学压抑、扼杀了人性,但是在培养民族性格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和内容、影响等都需要掌握。
本题难度:一般
3、判断题 “不准再问我:最近过的怎么样?”、“走自己的路,让别人打车去吧”、“本是打算搜狗,结果看到猫扑”等网络经典流行语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普遍流行于虚拟世界和现实生活中,真实地折射出大众的社会心理,同时影响着人们的思维和表达方式。这表明(???)
A.人们面临着文化消费的多重选择
B.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
C.大众传媒的商业性影响越来越大
D.大众文化对社会发展产生消极影响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创作的网络经典流行语作为一种醒目的文化存在,开始流行开来。这反映了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发展文化,B项正确;A、C、D三项材料均没有体现。
点评:生活和习俗的变迁是社会的缩影,要将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置于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背景之下,使学生认识到它的发生是必然的,同时,它的特点也是时代造就的,从而受到唯物史观教育。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美国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21世纪简史》一书中提出,铲平世界的第一辆推土机是柏林围墙的倒塌和Windows3.0版的开启。对这种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A.全球化的趋势始于冷战格局的结束
B.信息技术的进步加速了全球化进程
C.柏林墙倒塌消除了东西方之间的隔阂
D.Windows3.0填平了南北之间的鸿沟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l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辉煌属于希腊,宏伟归于罗马”这句话,显然是对古代希腊和罗马取得成就的赞扬……希腊、罗马的许多智慧集中代表了古代西方政治文明的辉煌成就,……他与现代文明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和传承。
——《西方政治制度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希腊、罗马对人类的主要贡献。(3分)
材料二?公元前6世纪,梭伦执政时期,公民大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负责审议并决定一切国家大事……公元前6世纪末,克里斯提尼创立新的五百人议事会,每部落选出50人参加,议员名额依据各居住区公民人数按比例分配。当选议员可以连选连任,但公民一生只能担任两届议员。公元前461年伯里克利时期,官职(除十将军外)向所有公民开放,通过抽签选举产生,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民众组成“陪审法庭”拥有最充分权力,“陪审法庭”负责审理全国大部分案件……
——摘编自《西方政治制度史》
(2)据材料二,概括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特点。(4分)
材料三?美国国会由众议院和参议院组成,国会是美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它拥有立法权、财政权、行政监督权、同意权、条约批准权和部分司法权力。,美国宪法规定,众议院由美国各州人民直接选举产生的众议员组成,任期两年,到期全部改选。参议院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总统拥有行政权,由选举产生,任期四年。……联邦宪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最高法院和国会随时规定和设立的下级法院,并规定一切犯罪,均须由陪审团审判的原则。”
——摘编自《西方政治制度史》
(3)据材料二、三,指出美国民主政治和雅典民主政治的相似之处。其说明了什么?(3分)
材料四?如何学习外国呢?孙中山晚年说:“中国几千年以来社会上的民情风土习惯,和欧美的大不相同……所以管理社会的政治自然也是和欧美不同,不能完全仿效欧美,照样去做,像仿效欧美的机器一样。欧美的机器,我们只要是学到了,随时随地都可以使用。至于欧美的风土人情和中国不同的地方是很多的,如果不管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的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我们必须按照自己的社会情形,迎合社会潮流去做,社会才可以改良,国家才可以进步。”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
(4)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指出到1924年孙中山关于民主政治建设的主张有何变化。并分析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参考答案:(18分)
(1)贡献:希腊的民主制度、罗马的法律精神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