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60分)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成帝建始元年……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 ——《汉书·五行志》 从现有的资料看,西汉400年间,沙尘暴的记录相对来说是比较少的。 据正史的明确记载,两晋155年间,“黄雾四塞”一类异常天气的记载就有8次之多,平均19.37年一次。……唐代289年间,沙尘暴共25次,平均11.56年一次。 ——王子今《秦汉时期生态环境研究》
?
图中的箭头和弧形虚线表示农耕活动扩展的方向和范围。地图摘自邹逸麟主编《中国历史人文地理》 (1)依据材料一图文资料,分析说明中国古代历史上沙尘暴发生的趋势以及造成这种趋势的原因。(7分)
河西走廊在绿洲历史时期水草丰美,是来往于中原和西域之间的交通要道。早在公元前2世纪,人们就在这个地区进行屯垦,政府为保护道路畅通置酒泉、张掖、武威、敦煌等郡。唐代在此地置凉州(武威)、甘州(张掖)、瓜州(安西东南)、沙州(敦煌)。故《资治通鉴》称这里是“闾阎(民居)相望,桑麻翳野。”但唐宋以后,由于滥伐山林和战争摧残,植被受到极大破坏。元明清时期,大量人口在此地垦殖,再加上干旱少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日趋严重,风沙横行,许多绿洲最终成为沙地。随着河西走廊自然环境的恶化,它的经济地位大大下降。
?
材料二 (2)依据材料二中图文资料,分析河西走廊在唐宋前后历史地位的变化及原因。(9分)举例说明该地区在汉唐时期中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4分)
参考答案: (1)趋势:汉朝时出现了严重沙尘暴的记载。(1分)汉
本题解析:本题是政史地相结合的综合题。第三问从历史的角度考查了沙尘暴及其产生的原因。第四问考查了河西走廊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由于环境的破坏对其发展的影响,进而使大家理解和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本题难度:一般
2、判断题 阅读下面的前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构成表,下列选项的表述正确的是(?)
届数
| 第一届
| 第二届
| 第三届
| 代表总人数
| 1226
| 1226
| 3040
| 中共党员
| 668
| 708
| 1667
| 约占54.5%
| 约占57.7%
| 约占54.8%
| 民主党派
| 274
| 284
| 565
| 约占22.3%
| 约占23.2%
| 约占18.6%
| 无党派
| 284
| 234
| 808
| 约占23.2%
| 约占19.1%
| 约占26.6%
? A.确立了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B.巩固了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 C.全国人大的代表由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土组成 D.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最好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A项是西方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我国是不一样的;B项是国家性质,与表不相符;D项是在讲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而表格中讲的是全国人大;C项比较全面的反映了表格的内容。 点评:新中国建立后,积极地进行民主政治建设,1954年召开了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人大制度建立,人大代表有各民族和党派和无党派人士组成,反映了社会主义民主的真实性和广泛性。在这次会议上,通过了我国的第一步社会主义宪法;此外,还建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成为了新中国民主政治的基本框架。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建设和谐的家园,我们提倡虚怀若谷、宽容谦逊、恬淡朴素、助人为乐、反对争名夺利的思想。在我国古代提出相似主张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老子 C.韩非子 D.孙武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重要政治制度是(???) A.民族平等 B.民族团结
C.共同繁荣 D.民族区域自治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如今肯德基的形象已经在中国有了根本改变,不健康的油炸食品只剩下香辣鸡翅等极少数产品,取而代之的是多种烹饪方式的产品,为了迎合中国人爱吃蔬菜以及爱喝汤的习惯,各种蔬菜沙拉、蔬菜鲜汤推陈出新。这些现象表明 A.全球化促进多种文化的交流 B.人们日益追求生活质量
C.外来文化开始向本土化发展 D.世界各地民族文化趋同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肯德基产品的变化表明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只有适应当地的情况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全球化客观上促使多种文化出现了交融的趋势。
本题难度:简单
|
|
网站客服QQ: 960335752 - 14613519 - 7913157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