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选择题 两千多年来,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盛不衰,主要在于
A.儒家思想代表封建统治阶级利益
B.儒家思想本身具有兼容和发展的特性
C.孔子对中国人的影响非常深远
D.其它思想不能对儒家思想构成威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儒家思想长盛不衰的原因。根据所学知识,任何僵化的东西都不可能长久的影响,不断的丰富和加入新的内涵才是儒家学说长盛不衰的原因。儒家讲究兼容并蓄,中庸之道,是核心理念。所以答案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儒家思想长盛不衰的原因
本题难度:一般
2、选择题 17、18世纪的中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三位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思想的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思想家顾炎武在《日知录》中写道:“保国者,其君其臣,肉食者谋之;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这一思想的深远影响在于( )
A.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B.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C.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
D.推动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形成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的关键信息是“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产生的深远影响是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社会责任感。因此选择C.AD不符合史实,B逻辑关系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顾炎武
本题难度:一般
3、选择题 以下思想主张,属于王阳明的是
A.“良知之外,别无知矣;故致良知是圣人教人第一义”
B.“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
C.“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
D.“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思想。依据所学,A属于王阳明的思想;B是朱熹的思想,出自《大学章句》;C出自《礼记?中庸》;D是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所以应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王阳明的思想
本题难度:一般
4、选择题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A.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B.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考察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潮。明代时期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反映在文学领域就是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思想出现,故选B。A项与材料意思相反;C项上升到反对封建制度的高度,材料并未体现;D项明显与材料不符。
考点:明清批判思潮
点评:明清时期,在商品经济发展的影响下,出现了一股要求个性发展、反对宋明理学为主要内容的新的思想。主要代表人物有明代的李贽、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等。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准确把握明清进步思潮的内容,主张个性自由,反对礼教的束缚。
本题难度:一般
5、选择题 李贽著有《焚书》《藏书》等多种著作。《焚书》的起名是他认为将来这些著作定会遭到焚毁。《藏书》的命名则是由于他这部书“颠倒千万世之是非”,见解“与世不相入”,只能“藏之后世”。李贽通过这些著作( )

A.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
B.大力宣扬道学思想
C.大力宣扬程朱理学观点
D.对佛家学说提出质疑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试题分析:依据教材知识,李贽之思想是“离经叛道”的,对正统思想发出了挑战,而题干中“颠倒千万世之是非”、“与世不相入”分析可知,李贽认为儒家经典也不是“万世之至论”,说明李这著作大胆地向正统思想发出挑战,A项正确;BC项“宣扬”说法错误;D项“佛家学说”说法错误。故选A。
考点:考查李贽的思想主张
点评:此题考点还可从对李贽人物、思想的评价角度来考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