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假如你是生活在民主制全盛时期看到(? )
①终身制的君主 ②世袭制的君主③公民大会 ④民众法庭???⑤五百人议事会
A.①②③⑤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综合题 古今中外,有识之士都在不断地追求政治进步,寻求更好的政治制度,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以下材料,回答:
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 我们的制度是别人的模范,而不是我们模仿任何其他的人的。我们的制度之所以被称为民主政治,因为政权是在全体公民的手中,而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
——[古希腊]伯里克利:《在阵亡将士国葬礼上的演说》
材料三 美国记者托马斯*L*弗雷德曼在2000年12月15日的《时代》周刊上发表短评说:“美国的强大的真正力量,来自于我们所继承的良好的法律与制度体系——有人说,这是一种由天才们设计,并由蠢才们运作的体系。”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在秦、唐、明三代的具体表现。(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回答“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的具体表现。
(3)结合美国1787年宪法,指出“天才们”设计了哪些制度?试述这些法律和制度体系如何促使美国的强大?
参考答案:(1)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唐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第(1)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独相”在秦代表现为“丞相是百官之首,事无不总”,也就是辅佐皇帝的最高机构;“群相”指的是唐代的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兼相”指的是明代丞相制度废除后,由内阁兼理宰相职权,但只是皇帝的顾问机构。
第(2)问考查考生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解答的关键是对“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和“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的理解。依据材料的时间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政权在全体公民手中”体现在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每个人在法律上是平等的”体现在公民通过抽签方式参政以及提供津贴保证参政等。
第(3)问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制度”一问,依据所学知识可以比较容易答出;第二小问,可转化成“这些法律和制度”对美国强大所产生的作用是什么?这一问要和第一小问结合起来解答,即联邦制协调中央和地方关系,保证稳定;共和制保证民主和平等;三权分立制度避免独裁,维护民主等等。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秦朝、唐朝、明朝的制度?、丞相制度、三省六部制、内阁制;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伯利克里黄金时代;欧美代议制的确立和发展?美国共和制的确立?《1787年宪法》
本题难度:一般
3、综合题 (2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江西景德镇市古称浮梁,唐始设县,现存古衙建于道光年间,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和内宅居中轴南北,两厢有六部房。大门额书“浮梁县署”四字,东边立一鼓,告状的人或有紧急案情时击鼓,知县闻声升堂。西边有两块碑刻“诬告加二等”,“越讼杖五十”。仪门是县令举行仪仗恭迎上级官员的地方。大堂即正堂,取名“亲民堂”,是知县举行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和迎接圣旨的地方。大堂内有原告石、被告石,又称下跪石,绅士以上身份的人候审时可以不跪。二堂是知县处理一般民事案件、商议政事的地方,取名“琴治堂”,表示知县一面弹琴,一面理政,就是仁政教化以德治县。大堂动刑罚乃以法治县,两处结合就是文武兼治。
——据豆丁网浮梁古县衙解说词整理
材料二 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公开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规定。到公元前3世纪中叶,罗马产生的法律统称为公民法,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由共和国到帝国的过程中,罗马法广泛借鉴外邦法规,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以自然法观念指导,认为人人生而平等,都有资格享有某些基本权利,形成了适应帝国时期境内各族人民社会要求的万民法体系,逐步取代了公民法。在帝国时期,法律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规范了行政行为,调节了大量商业纠纷和债务、继承等个人财产关系,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罗马帝国灭亡后,对罗马法的研究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两度掀起热潮。后来,罗马法又成为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
——摘自朱汉国主编《历史》(人民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法治的基本特征。(9分)
(2)结合近代西方民主政治历程,分析说明材料二中罗马法的思想内容能够影响久远的原因。(16分)
参考答案:(1)①讲究(重视)法治(礼法并重或外儒内法、德法兼治、文武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1)本题主要考察学生概括分析问题的能力。 “诬告加二等”,“越讼杖五十”。 “琴治堂”,就是仁政教化以德治县。“大堂动刑罚乃以法治县,两处结合就是文武兼治”。材料说明重视法治,礼法并重。儒家思想是法治的核心,儒学为体,法制为用。二堂是知县处理一般民事案件、商议政事的地方,材料说明行政和司法是一个整体,行政长官也是法官,司法没有专业地位。“绅士以上身份的人候审时可以不跪”,材料说明存在等级(身份)歧视;大堂即正堂,“是知县举行重大典礼、审理重大案件和迎接圣旨的地方”。材料体现了封建专制和礼制法制化。
(2)分析罗马法的影响,要注意从形式到内容、从法治思想到法治实践以及对资本主义发展等方面分析。“公元前449年罗马颁布了《十二铜表法》,公开诉讼的程序、债务、家庭关系、财产继承、宗教以及犯罪和刑罚等方面规定”。罗马法公开稳定(成文),突出了法律程序建设,为法治实践提供了良好的前提条件,也为近现代法制发展提供了经验;公民法的“内容侧重于国家事务和法律程序等方面”。万民法“逐渐影响到国家和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说明内容丰富,《民法大全》体系完备,法律规范从国家到个人生活的各个领域,以法治国,有法可依,为新社会制度建设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法律规范;“较好地理顺了各种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材料说明罗马法保护物权(私有制),注重调解贸易及财产等经济和民事纠纷,可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提供法制保障;倡行人人平等。自然法思想超出奴隶制时代限制,为新兴资产阶级反对君主专权和宗教特权提供了思想武器;崇尚法治,公正至上。既适合近代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斗争,也是政治文明的追求。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诸子百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影响;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罗马法?影响。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历史剧《回到希腊》叙述了古希腊的社会历史,该剧不会出现的场景是???????????? (??? )
A.法庭接受公民投诉
B.公民大会就某项议案展开辩论
C.外邦移民享有雅典公民权
D.通过“陶片放逐法”放逐民主威胁者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雅典民主仅限于占城邦人口小部分的男性公民。对妇女、外邦人、广大奴隶而言,民主却是遥不可及。雅典民主只是“成年男性公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西赛罗在其《论共和国》中阐述:“国家的精神目的就是维护正义,物质目的就是保护私有财产。国家是人民为了正义和保护私有财产,通过协议建立起来的政治组织。”这种法治观表现在《十二铜表法》中,最确切的认识是:
A.私法之外自由民平等
B.野蛮的习惯法消除
C.体现了一定的奴隶制民主
D.废除了贵族对法律的解释权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罗马法。精神上维护正义、物质上保护私有财产是国家存在的目的,体现统治者意图的法律《十二铜表法》对这种法治的核心民主作了阐述,体现了一点的奴隶主民主。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