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建国初期,毛泽东提出了中国的三大外交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其中“打扫干净”主要针对
A.不平等条约
B.帝国主义在华势力和特权
C.国民党反动派
D.巩固新生人民政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1913年国会中主要党派构成统计表:
党名
| 发起人
| 在议会中所占席数
| 所属政治派别
|
国民党
| 宋教仁
| 392
| 革命派
|
共和党
| 黎元洪
| 176
| 旧官僚
|
统一党
| 程德全
| 24
| 旧官僚
|
民主党
| 汤化龙
| 24
| 立宪派
材料说明了(???)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成为时代发展的潮流 B.国民党完全主导民国初年的政治局势 C.旧官僚、立宪派入选国会,加速了辛亥革命的失败 D.宋教仁的议会斗争、政党政治的目标实现了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从材料中所体现的史实看,出现了诸多的政党,政治氛围相对宽松,正说明了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本题难度:简单
3、判断题 封建田家的政策连续性、稳定性的结果突出表现在下列哪些历史现象中①“文景之治”②“光武中兴”③“贞观之治”④“开元盛世”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本题是一道归类选择题,光武中兴与贞观之治是农民起义之后出现的盛世局面,而文景之治和开元盛世则是继前一时期的繁荣之后出现的。
本题难度:一般
4、判断题 古今中外,本民族的仁人志士和政治精英们为了本国的富强和发展,使本民族能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作出了重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唐太宗则开创了令后人津津乐道的“贞观之治”,为唐朝全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唐太宗更以其优秀的个人品质,成为古代封建君王的楷模和典范。简述唐太宗在改善民生、和谐民族关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2分) (2)康熙在位60年(一说61年),最主要的贡献是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试以有关史实加以说明。(2分) (3)孙中山和甘地是“亚洲觉醒”中的两位先驱,他们分别被誉为“中国的民主共和之父”和“印度自由的灯塔与向导”,请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说明二者为何能够赢得这样的盛誉?(4分) (4)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高度重视民生问题,并提出要吸取苏联的教训。毛泽东否定了苏联的哪些做法?(4分)
参考答案:(1)轻徭薄赋,劝课农桑,与民休息。(2分,答实行均田制、租
本题解析:本题最大特点是考查民族问题、国家统一问题。唐太宗在改善民生、和谐民族关系方面采取的主要措施 教材上都有涉及,归纳一下就可。康熙在位60年最主要的贡献是促进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注意答题全面。孙中山和甘地事迹很多但要围绕所问来答。
本题难度:一般
5、判断题 下列对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的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全国土地改革完成,消灭了个体小农经济 B.三大改造完成,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 C.人民公社化运动强化了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使农民拥有了土地经营权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理解归纳分析的能力。联系已学知识,分析选项可得出土地改革实际上建立了农民土地私有制,即个体小农经济,因此A表述不合史实。三大改造完成,农村的土地所有制形式由私有变为公有,B正确。人民公社化使公有制规模进一步扩大,C正确。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施,使农民拥有了土地的使用权,D正确。故选A。
本题难度: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