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辛亥革命后一外国企业家想在中国办厂,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他最好投资
A.重工业
B.农业
C.军事工业
D.轻工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
2、判断题 据统计:发展中国家的初级产品出口价格1970年比1950年下降了4%,而发达国家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价格在同时期上涨了44%。由于这种不等价交换,1960年到1972年发展中国家蒙受的损失总额达1034亿美元。
(1)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说明了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发展中国家针对上述问题采取了哪些行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1)发达国家控制国际市场,使发展中国家蒙受损失。不等价交换
本题解析:
本题难度:困难
3、判断题 《南浔丝市行》一诗绘声绘色地描绘了19世纪中期湖州南浔生丝买卖情景:“蚕事乍毕丝市起,乡农卖丝争赴市。市中人塞不得行,千声万语聋人耳。纸牌高扬丝市廛(古代房屋),沿门挨户相接连。喧哗鼎沸晨至午,并肩累迹不得前。小贾收买交大贾,大贾载入申江界。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以下对诗文信息的理解,正确的有
①鸦片战争后上海逐渐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②外国的商业势力侵入中国
③中国的生丝贸易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④中国近代的民族工业获得了初步发展
A.②③
B.①②④
C.①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反映了上海开放为通商口岸,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中国的生丝贸易已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情况,C、①②③正确 ;④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材料没反映该内容。
本题难度:简单
4、判断题 王军同学在整理父亲书房时,偶然发现书中夹着一张陈旧残破的大学招生宣传册,其中介绍有某学校本科生在校人数,井设有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等。这张宣传册最早应印制于
A.20世纪60年代
B.20世纪70年代
C.20世纪80年代
D.20世纪90年代
参考答案:C
本题解析:20世纪80年代,中国高等教育形成了从学士到硕士到博士的多层次才人培养的教育体系。
本题难度:简单
5、判断题 新中国成立后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其根本目的在于
A.实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
B.缓和民族矛盾,巩固新生政权
C.实现民族团结,防止民族歧视
D.发展民族经济,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答案:A
本题解析:略
本题难度: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