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搜索关注"91考试网"公众号,领30元,获取公务员、事业编、教师等考试资料40G!
1、判断题 下列材料分别摘自17世纪末和19世纪后期欧美四大国的历史文献:(16分)
材料一:“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手续选举之。”
材料二:“宪法规定立法权归于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两院制议会。总统任期7年,是国家元首和军队的最高统帅,……,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议会采取两院制,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有权否决众议院通过的法律。”
材料三:“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四: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帝国议会按普遍、平等的选举法选举产生。”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四段材料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4分)
(2)以上材料反映出资本主义国家代议制的哪两种基本类型?(2分)
(3)对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材料三和材料四规定有什么不同点?(4分)
(4)结合当时两国政治形势,探究形成材料二和材料四两国民主政治各自特点的主要原因?(4分)
(5)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就大多数国家而言,资产阶级代议制具有哪些特征?(2分)
2、判断题 1917年《东方杂志》刊文报道:“济南市面,向推西关及西门大街为最殷盛,自胶济津浦相继通车,西关外之商埠亦日臻发达,马路宽坦,电话电灯之杆线,植立两旁,气象颇觉不寂。”上述材料说明近代济南城市化发展的关键是
A.商埠发达
B.电讯领先
C.地理优越
D.交通拉动
3、判断题 (14分)晚清时期,国门渐开。虽然清政府抱残守缺,但是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仍然不可抗拒地发生着变革。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以后,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强烈要求觐见清帝,但不行跪拜之礼,清廷坚决不允。经过长期交涉,中外双方达成妥协,清廷同意外国公使可不行跪拜之礼,外国公使觐见他国君主,惯例是三鞠躬,“此次在中国请觐,改为五鞠躬,以昭格外敬诚”。
——王开玺:《试论中国跪拜礼仪的废除》
材料二: 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路径或者方向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历史可能循着某种路径发展,历史条件改变了,发展的路径也可能改变,这就是历史发展的转折。洋务新政(洋务运动)的兴起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一次重要转折。它虽然没有使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生产方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但却为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提供了基础。
——张海鹏:《近代中国历史进程概说》
材料三:?清朝一向奉行“重农抑商”的传统政策,甲午战争后,洋货倾销,大量利源流向国外。爱国人士要求“振兴实业”“设厂自救”。在此压力之下,20世纪初,清政府先后发布上谕,提出“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条”“通商惠工,为
古今经国之要政,急应加意讲求……先订商律,作为则例”。制订和颁布了《钦定大清商律》等一系列经济法律、法规。
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中外礼仪之争反映了双方什么样的观念或心态?(2分)双方的妥协有无积极意义?(1分)为什么?(2分)
(2)根椐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洋务运动是如何为改良派、革命派的成长提供基础的?请结合洋务运动的内容简要分析。(4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是在什么背景之下开始经济立法的。(3分)这些经济立法有什么积极意义?(2分)
4、判断题 (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国际贸易既反映世界经济走向,还折射出错综复杂的国际关系。分析下列图表数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1842~1942年美国对外贸易额变化图

材料二:1842~1942年英国对外贸易额变化图

材料三:1894~1993年中国与日本、美国、苏联的贸易额
(单位:1950年前为百万海关两/中国元,1950年后为百万美元)

(1)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美、英两国对外贸易额都快速增长的共同原因有哪些?(8分)20世纪30年代初,导致两国贸易额急剧下降的原因是什么。(4分)
(2)20世纪30年代后期至40年代初,美、英两国的进出口贸易发展趋势有何差异,(2分)导致其差异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
(3)1894~1933年,日本对华贸易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这一变化对中日关系带来了怎样的影响?(3分)
(4)对比分析20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我国对外贸易格局有何不同特点?(2分)请阐述造成这种变化的国际、国内因素。(12分)
5、判断题 (13分)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鼓吹在国民生活的哲学基础方面,进行一场激烈变革。……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的确.有些学者认为自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22~公元前221年)以来,中国历史上还没有发生过如此剧烈及根本的社会和思想变革
。
——徐中约《中
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
(1)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变革是指什么?14——18世纪的西欧出现了哪三次影响巨大的思想解放潮流,这三次思想解放潮流能够兴起的相同的根本原因是什么?(5
分)
(2)1895——1911年期间,中国的政治观念发生了哪些变革?发生变革的共同原因是什么?(5分)
(3)民国初年发生的这次思想变革是指什么?为什么说“就深度和广度而言,这场思想变革超过1895——1911年期间的变革”?(3分)
答案及详细解析请点下一页查看。